高疇新雨足,布谷喚春耕。3月29日一早,臨安天目山九里村的田壟上,播種機、植保無人機已雙雙轟鳴,“陸空”齊發,開啟天目山麓萬畝糧田的春耕備耕。
臨安這個春耕現場有點特別。別樣之處首先在于連片耕種規模有萬畝之巨,這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臨安,實屬“大畈”。更特別的是,這片糧田將被物聯網、智能算法、大數據加持,成為數字農業的新樣板。它就是在臨安區天目山鎮啟動的“天目糧倉”項目。
據了解,“天目糧倉”由臨安區政府、臨安區供銷合作社以及杭州市供銷社社屬企業杭農集團等為農服務公司共同合作,推進天目山鎮高標準農田產業融合示范區建設,實施美麗田園建設,開展糧食精深加工服務,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據天目山鎮相關負責人介紹,“天目糧倉”以肇村村、對石村、九里村等連片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為核心,沿329國道集中連片打造萬畝“天目糧倉”高標準農田產業融合示范區,實施以數字化轉型為支撐的高標準農田提升工程。
據了解,“天目糧倉”數字大田綜合管理平臺將打造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管理全流程溯源體系。
種植前,農業數字云——天目小腦可以網羅大量農產品品種及農藥品類數據,構建農業數據服務應用,為農戶提供高效可靠的作物栽培指導和農藥使用提示等數據服務。
種植過程中,基于物聯網、智能算法、大數據,農業物聯網設備可提供專業的環境實時監測服務、異常傳感數據告警、設備遠程控制,數據分析應用服務可對作物蟲情爆發時間做出分析和預警,不僅實現水稻病蟲害的綠色防控,還實現了農藥減量,減少農業面源污染。
結合大數據抓取技術提供的氣象分析,天目小腦還可對農田近期可能遇到的極端天氣、旱澇情況等做出評估預警。收成后,還能為農戶提供全國農產品價格及行情分析。
“天目糧倉”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按三期實施,本次啟動的一、二期面積4050畝。未來,該項目將持續推進退林還耕,恢復種植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實現土地集中流轉和連片種植,使“天目糧倉”達到萬畝種植規模。同時,將推進美麗田園建設和農旅結合網紅點建設,實現產學研、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發展。
(通訊員 席慶山 記者 楊伊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