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向你敬個禮!”4月2日下午,江蘇蘇州92歲老兵朱學山顫巍巍地挺直脊梁,迅速立正,隔著手機屏幕向如皋籍老戰友葉伯穩的墓碑獻上了遲到的軍禮。
每逢清明時節,朱老都會特別思念一位如皋籍戰友——自己革命路上的引路人。
朱老1930年出生于南通,1945年2月參加革命,曾參加蘇中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解放后就讀于第二軍醫大學,1965年9月從南通調往蘇州原解放軍第100醫院,后任該院副院長。
老戰友叫葉伯穩,在朱學山心中,他是一位神槍手,正因為有他手把手地傳授軍事知識,自己才有今天,這種亦師亦友的革命友情深深地烙印在心中,也點亮了自己以后的人生之路。但革命年代,幾經輾轉,兩人漸漸失去聯系。
朱學山從別人那里得知,葉伯穩可能犧牲在戰場。
這一生,朱學山已無其他心愿,唯愿能找到自己的老戰友葉伯穩,哪怕只是一塊墓碑。
于是,朱學山托人給自己錄了一則尋人視頻。視頻中,一身勛章的他動情地介紹自己的故人:“他是一個戰斗英雄,高高大大的,對我很關心,教我打槍,教我很多軍事知識。如果他不在了,也希望能找到他的墓碑,我一定親自去祭掃!”
這則視頻迅速在蘇州、如皋網絡傳播開來。兩地有關部門、媒體、網友紛紛接力傳遞,希望幫助老人完成心愿。
按照朱學山提供的線索,如皋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在查找烈士名單時,卻未發現有葉伯穩的名字,找尋工作一度陷入了困境。
有人提供線索:如皋市搬經鎮有一位老人叫葉伯穩,有人聽說他會打槍,其年齡、身形跟朱老說的極為相似,只是已經因病過世。
此葉伯穩是否就是老人牽掛的戰友呢?兩地媒體人經過核實后反饋:此人就是朱學山苦苦尋找的戰友。
搬經鎮夏堡村17組桃紅柳綠、油菜花開,農家人迎來了一年中最美的時節。
午后,68歲的陳書華、57歲的陳金蓮兄妹和往年一樣,在祖宅里準備物品,稍后去祭拜外祖父葉伯穩。
此時,一個電話從蘇州打了過來。
外公離開42年,遠在蘇州還有一位老戰友一直牽掛著自己的外公,陳書華得知后非常感動。他通過視頻告訴朱老:外公出生于1908年,后來在夏堡村漁場工作,1980年因病去世,享年72歲。
朱學山又悲又喜,悲的是原來戰友一直活著的時候,自己卻未能見上一面,抱憾終身;喜的是戰友沒有犧牲,他看到過新中國,見證過他們共同為之奮斗的理想變為現實。
因為疫情原因,朱學山暫不能來如皋,陳書華和妹妹帶著老人的心愿來到外祖父的墓地。視頻的那一端,是等待了77年的朱學山;視頻的這一端,是一方歷經歲月雕刻的墓碑。
“看到了!看到了!葉伯穩,我看到了!”朱學山像孩童般地喊起來。這一刻,他仿佛回到了15歲那年,彼時,他與葉伯穩初見,從此,埋下一生的念想與牽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