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上海雖然大雨滂沱,但方艙醫院還是傳來了好消息。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總計有6774名患者痊愈出院,他們將會由各區統一派車來進行集中轉運,返回居住后將接受健康監測。6774人的出院規模也是上海本輪疫情以來,單日單院出院人數最多的一天。
針對有患者反映,個別方艙醫院的出艙標準不一的問題,今天上午舉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發布會上,市衛健委一級巡視員吳乾渝回應表示,上海根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的通知》要求,組織專家研究制訂了方艙醫院出艙標準。上海的方艙醫院都按照這個標準執行。在感染者入院后第2天起,就要每日檢測核酸。對連續兩次核酸檢測結果陰性的(采樣時間至少間隔24小時)感染者,結合醫生綜合判斷,符合出艙標準的準予出院或解除隔離醫學觀察。
最近這段時間,上海各座方艙醫院每天都有一定數量的感染者核酸轉陰,達到出院標準,單日出艙人數持續增多,方艙周轉速度不斷加快,這對于上海盡快實現社會面動態清零,能起到怎樣的推動作用?
上海市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副院長謝幼華認為,目前上海的首要目標是應收盡收,由于上海每天的陽性檢出人數還處于高位,所以方艙醫院床位的需求量比較大,因此準予符合出院標準的人員出院,回家進行居家健康觀測,就可以騰出床位收治新的無癥狀感染者和輕癥患者,這就有助于減少在社會上的傳染源,加快社會面清零。
由于新冠病毒可能會造成反復感染,部分居民對康復者回歸仍心存疑慮。對此謝幼華表示,感染是需要傳染源的。感染者在經過醫學觀察或者治療后達到出院標準后,就成為了一名康復者,他本身不會再成為傳染源。并且新冠肺炎治愈之后,人體會產生抗體,所以反復感染的概率比較低,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康復者體內針對病毒的免疫抗體比例會下降至普通水平,這時還是有可能被再次感染,所以康復者的日常防護措施的還是要做到位的。
謝幼華建議,康復者回到居住地后,將會進入居家健康觀測期。這時康復者可以住在一間通風良好的單間內,注意個人衛生,與同住人見面時要戴好口罩,保持充足的睡眠,適當攝入一些有營養的食物來提高免疫力,這樣就可以順利度過居家健康觀測期了。
對于社區內其他居民的擔心和顧慮,謝幼華表示,小區的居民和鄰居無需顧慮,也無需特別的防護。康復者回歸社區后和一名普通人是沒有差別的,只要采取正常的防護就可以了。
對于居民朋友們來說,科學認知當前的出院標準非常重要,不管是康復者還是身邊的人,都要保持一種放松的心情來讓我們的生活回歸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