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方艙醫療“大家庭”中,沒有工作單位區分,所有醫護就是同一條戰線上的戰友。 朱琳 攝
(上海戰疫錄)上海方艙醫院:各地“大白”共掌“廣濟之舟”
中新網上海4月13日電(陳靜朱琳施嘉奇)當下,在上海的多個方艙醫院里,外省市前來支援的醫療隊正努力救治陽性感染者。
在上海臨港方艙醫院,浙大二院副院長張茂牽頭組建的浙江省醫療隊三隊正與上海的醫護人員、江蘇省醫療隊共同抗疫守“滬”。張茂13日表示,在整個方艙醫療“大家庭”中,沒有工作單位區分,所有醫護就是同一條戰線上的戰友,互相協助完成救治。
據悉,浙江省醫療隊三隊的隊員分別來自浙大二院、浙大四院和湖州相關醫院的醫護等,分別來自急危重癥、呼吸內科、感染科、心內科、神經內科、中醫科、精神科等學科,其中不乏支援湖北抗疫的專家。浙大二院牽頭的浙江省醫療隊三隊負責管理上海臨港方艙醫院544張床位,所有隊員均接受了開艙前的工作培訓。
由張茂副院長帶領浙大二院的55名隊員3日奔赴上海抗疫。 朱琳攝
張茂對記者表示,醫療隊對隔離人員的艙內放置思慮良多,劃定了女性艙位、男性艙位、親子/家庭艙位等,盡量滿足每一名病友的生活隱私需求。這位副院長解釋,作為無癥狀和輕癥患者的隔離觀察點,方艙不同于通常意義上的醫療場所,醫療隊在方艙醫院的基本配置基礎上建立規范化標配的搶救室,參照浙大二院急診搶救標準和各種大型活動醫療應急保障的經驗,定位定量配備包括搶救車、監護儀、除顫儀、電動吸引裝置、應急便攜式搶救包、氣管插管箱等等在內的各項急救物資設備,建立規范制度,確保處于隨時待命狀態,保障艙內隔離人員突發病情變化的處理搶救。
據了解,目前,浙江省醫療隊三隊負責的544名陽性感染者中,包含了幾十名慢性疾病患者。在方艙,他們除了生活需求以外,還會有不同的醫療需求。醫療隊通過細致的詢問,分類進行管理。對有糖尿病的陽性感染者,“大白”對他們持續監控血糖水平,并管理其用藥、飲食及運動等。一名陽性感染者原本是哮喘合并慢阻肺患者,匆忙入艙而未能帶入日常用藥,胸悶癥狀明顯加重。浙大二院呼吸內科專家鄒義敏對其進行詳細評估后,因地制宜盡快調整用藥,迅速給出替代方案。呼吸內科出身的護理組長朱琳還指導患者在方艙內如何正確使用該吸入性藥物,避免氣溶膠相互感染的危險,患者的癥狀迅速緩解。13日,位于上海遠郊崇明的花博園復興館方艙醫院逾千名新冠病毒陽性感染者轉陰出院。一早,超過50輛的大巴陸續抵達這一方艙門口,將轉運出院病人回到社區進一步接受居家健康觀察。
13日花博園復興館方艙逾千名陽性感染者轉陰出艙。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供圖
位于遠郊崇明區的花博園復興館方艙醫院于7日全部啟用,共分A、B、C、D這4個區域,有2700余張床位。該方艙醫院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負責統籌協調,由安徽援滬醫療隊的685名醫務人員負責臨床診療。當天,逾千名陽性感染者轉陰出艙。
從方艙醫院出院者,如有心慌、氣短、口干等狀況,醫務人員會在出院處方中,開具益氣養陰的生脈飲口服液;有腹脹、胃口差、惡心嘔吐者等消化系統癥狀的,開具健脾開胃的健脾丸;有失眠、心煩者等癥狀的,開具養血安神的棗仁安神膠囊,讓康復出艙者今后居家可以得到進一步調養。
一名陽性感染者經歷了6天的治療后當日出艙,在艙內,他每天清早就起床,然后開始鍛煉,活動筋骨。這位男士表示:“艙內生活很便利,營養全面,醫療隊為我們想得太周到了。”
公惠醫院12日一天收治360余名患者,最大年齡81歲,最小5歲。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仁濟醫院供圖
除了在方艙收治的陽性感染者,上海不斷開辟出定點醫院救治新冠普通型患者以及伴有基礎性疾病的陽性感染者。13日,記者了解到,位于上海靜安區的定點醫院——公惠醫院啟用,已收治360余名新冠病毒陽性感染者。他們中年齡最大者81歲、最小者5歲。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駐公惠醫院醫療隊隊長、仁濟醫院寧波醫院副院長樊翊凌表示,作為定點醫院,該定點醫院內共設置410張床位。據介紹,在完成世博方艙醫院相關籌建任務后,該醫療隊轉戰至上海市靜安區公惠醫院,開始定點醫院籌建。公惠醫院黨委書記徐軍告訴記者,在仁濟醫院的幫助下,經過相關改建、人員院感培訓、病區布置、物資保障等工作,公惠醫院順利啟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