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當前上海疫情防控正處在關鍵階段,作為研判疫情風險的重要依據——全市的核酸檢測工作正加速推進。在全國調集的近5萬名醫務工作者和核酸檢測力量的支持下,上海疫情傳播指數已由當初的2.27下降到現在的1.23。當前,全市上下正全力以赴,優化核酸檢測各環節,加大實時調度,提升檢測效率,確保“采、送、檢、報、轉、收”及時順暢,實現“四應四盡”、日清日結。
核酸檢測是發現新冠病毒感染者的關鍵技術手段,對于及時發現傳染源、降低疫情擴散風險,落實“早發現”具有重要意義。目前,上海各大三甲醫院、專業實驗機構等的PCR核酸檢測實驗室均已進入24小時不停歇、夜以繼日連續作戰的狀態。與此同時,更多核酸檢測力量的加入,讓全市檢測效能再放大。
近日,上海徐匯核酸檢測氣膜實驗室正式投入使用,設計通量為單日24小時10萬管,從試劑配置到報告出具,一個流程最快4小時可出結果。如果按照10混1采樣,每日可篩查100萬人次,為上海大規模核酸檢測篩查任務“日清”要求再添助力。
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3輛形似大巴車的“紅鎧甲”移動檢測車也已投入使用。“紅鎧甲”單車日檢測通量可達1萬管。記者了解到,3輛“紅鎧甲”進駐首日不到18小時,便完成該方艙醫院中近1.5萬管樣本。
據了解,“紅鎧甲”移動檢測車實為一個移動式P2+微生物實驗室,所搭載的自動化核酸檢測設備及實驗室智能管理系統均由上海之江生物自主研發。有了這一高科技“戰疫神器”,就可以把專業PCR實驗室內能做的核酸檢測,搬到距離被篩查人群最近的地方,“即停即測”“采樣即檢測”,直接縮短采樣標本“運送”周轉期,以更快速度提供核酸檢測報告,大大提升方艙醫院的核酸檢測能級。
此外,移動式P2+微生物實驗室搭載的自動化核酸檢測設備,也進一步節約了人力投入。目前,在“紅鎧甲”上,有一批陜西省援滬核酸檢測隊與上海抗疫人員并肩作戰。“在轉戰到新國博方艙醫院前,我們已完成核酸檢測47580管。4月10日接到轉戰任務,陜西支援隊伍勇毅前行,同3輛‘紅鎧甲’轉戰新國博,已開展7個班次、27600管的檢測,出動140人次。”陜西省援滬核酸檢測隊領隊李松侖說。
作為上海第二個建成的大型方艙醫院,床位約1.5萬張的新國博方艙醫院,核酸檢測能力如何快速高效完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卻是一個至關重要的事!新國博方艙醫院副總指揮陳尉華表示:移動檢測車、陜西支援隊伍的加入,極大提高了方艙醫院出具核酸報告的效率,有效助力醫療團隊即時進行臨床預后判斷,提出針對性醫療方案,進一步加快方艙床位周轉率,助力盡早實現全市方艙醫院“出院數大于入院數正循環”的目標。
與病毒搶時間,本市在繼續推進核酸檢測或抗原檢測,盡快實現風險人員早發現、早管控,全力把感染者找出來、快轉運,切斷病毒傳播鏈,盡快實現社會面動態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