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新聞聯播):水稻是我國第一大口糧作物,面積占全年糧食播種面積的三分之一。眼下,全國水稻生產從南到北全面展開。各地搶農時保面積,春播進展順利。
最新農情調度顯示,今年,南方早稻面積預計7100多萬畝,比上年穩中有增。目前,早稻育秧基本結束,栽插過四成,秧苗長勢好于上年。中稻主產區開始育秧,國家引導種植雙季稻農時不足的地區,因地制宜發展再生稻,提高單產水平。
在安徽霍邱,當地安排2000多萬元涉農資金,在三個再生稻種植核心區建標準化育秧工廠,再生稻意向面積增加到80萬畝。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多點散發,受影響區域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促春耕生產。
吉林省加快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建設,今年啟動實施“千億斤糧食”工程,將通過產糧大縣振興、鹽堿地綜合利用等,到2030年,全省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1000億斤。春耕之前,全省已分解下達今年糧食播種面積8800萬畝,超出國家任務218萬畝。目前,21個水稻大縣全部開始浸種育秧。
柳河縣這家合作社3500畝水稻育秧全部實現了自動化。
為確保應種盡種,吉林省及時將中央財政地力補貼、農機補貼、種糧補貼122億元,連同省財政31億元資金全部下撥,并在鄉鎮安排2到3家大型育秧場站進行儲備生產,保障育秧應急供應。
春播糧食面積占全年糧食面積一半以上,農業農村部成立農資保供專班,設立熱線電話,及時幫助解決農資供應、農民下田、農機上路等堵點卡點問題,確保春播高質量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