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近幾天迎來下降趨勢。4月19日,實際新增本土感染者18368例,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數都出現了下降。而且社會面篩查中發現的感染者比例也有所下降,占比約2.1%,為近日新低,社區擴散得到有效遏制。奉賢、金山和崇明三區疫情持續低位,金山區和崇明區更是首日達到社會面清零目標。
根據近幾日的篩查結果,“三區”劃定也進行了動態調整。其中新劃定出的封控區涉及人數,比之前首次劃定減少了400多萬人。管控區和防范區人數相應有所增加。疫情防控到了清零攻堅的關鍵階段。
隨著感染總人數的增加,重型患者的絕對數較疫情前期也有了明顯上漲,截止昨天達到了52例。近三天的累積死亡病例達到了17人,其中近九成為60歲以上老人,直接的死亡原因均由基礎性疾病導致。這樣一個殘酷的數字也再一次警醒我們,奧密克戎絕非“大號流感”。對于沒有接種疫苗和有慢性基礎性疾病的老年人等脆弱人群帶來的危害非常之大。如果“躺平”任由疫情蔓延,將會對他們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甚至導致醫療資源的擠兌。
正如今天發表的《人民日報》發表的評論文章所說,“躺平”沒有出路,“動態清零”才是最佳方案。近期,我國各地的各項疫情防控的措施正在發揮作用,也充分印證了我們有條件、有能力實現“動態清零”。保持戰略定力,堅定必勝信心,我們就一定能夠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