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國多地調整、優化疫情防控措施,近期各地工廠、企業開始全面復工復產。稅務部門及時問需解難,為企業提信心添底氣,助力穩住經濟宏觀社會大盤。
(資料圖片)
問需解難
緩解保供企業資金壓力
日前,重慶市各行各業復工復產正全面提速。重慶稅務部門持續優化辦稅服務,助力市場主體盡快恢復“元氣”。
位于重慶市江津區德感工業園的益海嘉里(重慶)糧油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食用油、面粉、大米加工和銷售為主的保供企業。這兩天,企業已實現全員復工,油、米、面等各類產品單日產量超過3000噸。
企業忙于生產,稅務部門大力扶持。重慶市稅務局成立“黨員先鋒隊”“保供企業專屬服務團隊”,主動問需解難。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就階段性緩繳社保費、增值稅留抵退稅等企業較為關注的稅費政策進行詳細解讀。益海嘉里(重慶)糧油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振榮告訴記者,稅務干部主動告知企業11月征期延遲的消息,并發來該公司所涉及的稅費優惠政策清單,逐條指導企業享受了稅費紅利。11月上旬,該公司還通過電子稅務局申請了增值稅留抵退稅。“兩個工作日就收到了退稅款,沒想到退稅這么快,緩解了我們的資金壓力。”王振榮說。
精準畫像
打通企業原材料供應鏈
對制造業企業而言,疫情復工后穩住生產是經營和發展的關鍵。佳木斯煤礦機械有限公司是當地行業中的龍頭企業,受疫情影響較大,雖然企業復工了,但是幾家原材料供應商都停工停產,原材料供應短期內難以保障,企業生產受到嚴重影響。
“正當我們為原材料的事發愁時,稅務部門主動聯系上了我們,得知我們的需求后,他們立即通過后臺分析,幫助我們匹配了3家原材料生產企業,之后我們馬上和其中距離最近的一家企業成功達成合作意向,解決了我們的燃眉之急。”企業負責人劉榮君說:“現在工人們正搶抓工時擴產能,已經完成了首批50萬元的訂單,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相信通過全體員工的努力,今年能取得不錯的收益。”
據悉,佳木斯市稅務部門利用稅收大數據加強產業鏈分析,通過企業發票流向、財務報表等數據進行畫像,幫助轄區內企業實現精準供需對接,自本輪疫情發生以來,已助力5家企業復工復產,牽線10余家企業達成意向合同,完成交易2000余萬元。
稅惠添力
幫助企業穩生產拓市場
走進新疆紫珍閣食品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工作人員將新鮮出爐的堅果餅干裝盒打包。“目前,新疆昌吉市周邊正逐步恢復生產生活秩序,我們公司也已經全面開工。”公司負責人王怡璇說:“前期受疫情影響,我們的產品銷量有所下降。稅務部門及時了解到企業相關情況,持續跟進服務,宣傳輔導稅惠政策,幫助公司享受到增值稅相關優惠政策6.75萬元。節省下來的資金,我們計劃用于品牌的宣傳推廣,爭取讓新產品打開市場,得到更多消費者的青睞。”
國家稅務總局昌吉回族自治州稅務局結合轄區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復工復產后的生產經營情況,運用稅收大數據篩選定位,“點對點”為納稅人推送各項稅費優惠政策,同時建立納稅人涉稅訴求快速響應機制,幫助納稅人優享快享、應享盡享各項稅費優惠政策。
同樣享受到稅惠政策和暖心服務的還有位于昌吉高新區的新疆絲凱食品研發中心(有限公司)。據了解,該公司主要生產加工壓片糖果、天然植物色素、水果干等產品。“今年公司享受到企業所得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56.91萬元,國家的好政策在關鍵時刻給予我們很大支持。”負責人段繼華說:“復工復產后,稅務部門及時為我們送來稅惠政策,我們將加足馬力,緊跟市場發展趨勢,在新產品研發上下足功夫,持續推出養生食品和新疆特色產品,不斷豐富產品種類,提升產品品質,憑借技術實力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
來源:中國稅務報、黑龍江日報、央廣網
責編:竇志堅審核:徐曉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