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時節,走進安徽省馬鞍山市當涂縣苦菜圩長江流域退捕漁民“捕轉養”水產養殖基地,陽光下成片的池塘波光粼粼。雖已過了蝦蟹上市的季節,曬塘消毒、灌水種草,養殖戶韓保林每天依然忙得停不下來。
今年55歲的韓保林家里世代以捕魚為業。2019年,馬鞍山市開展長江禁捕退捕工作,長江干流馬鞍山段薛家洼水域漁民全部上了岸,韓保林一家也在其中。
(資料圖)
“起初,我在小黃洲上圍網養魚,后來發大水把魚沖跑了,虧了三四萬元。”退捕上岸,養殖失敗,韓保林曾經一籌莫展。
“漁民有‘近水會水’‘靠水吃水’的優勢,干水產養殖很合適。我們在調查中發現,有不少漁民像韓保林一樣,因缺乏經驗,走了彎路。”馬鞍山市農業農村局水產辦主任石小平介紹,2020年起,馬鞍山市認定了一批上岸漁民“捕轉養”基地,依托當地水產養殖龍頭企業,實施“公司(合作社)+基地+退捕漁民”經營模式,整合政策、資金、技術等各類要素,鼓勵退捕漁民抱團規模養殖,擴大示范效應。
聽聞消息,韓保林跑到苦菜圩“捕轉養”基地考察。硬化路直通塘口,供電、供水、增氧、自動投喂機、船只等設施齊全。政府補貼一半租金,公司還給上了水產養殖保險。“在這兒養殖,不僅方便,更安心。”韓保林租下87畝水面,養起螃蟹和小龍蝦。
“過去一直在江上捕魚,養蟹養蝦還是頭一回,沒技術真不行。”來基地不久,韓保林就趕上免費的養殖技術培訓班。此外,基地還設有工作專班,每逢塘口消毒、苗種選擇、病害防治等關鍵時期,都會派技術人員上門指導。
眼下,韓保林的塘口里,蝦蟹早已銷售一空。這些天,他正忙著給塘口消毒。
自苦菜圩水產養殖基地被認定為上岸漁民“捕轉養”基地以來,這里已經聚集了17戶退捕漁民,年戶均增收近10萬元。“大家一起規模養殖、共學技術、共拓銷路,比自己干強多了。”韓保林說。
3年來,馬鞍山市共建成11個“捕轉養”基地,總面積達8958畝,幫助405戶1210名退捕漁民實現穩定就業、增收致富。
前不久,韓保林又簽下40畝精品塘養殖合同,還新包了150畝河溝養魚,“今年一年到頭都有水產賣。”
責編:王永審核:徐曉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