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文物說話,用遼寧文物講好遼寧故事,讓世界深入了解遼寧歷史、人文底蘊,遼寧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與遼寧報刊傳媒集團(遼寧日報社)聯合推出大型全媒體策劃“國寶在遼寧”,以遼寧30件國寶級文物為主線,讓您和遼寧國寶面對面,為您講述凝固在文物上的歷史故事,揭開遼寧歷史與文化的神秘面紗,展現遼寧浩蕩千年的壯麗歲月。
賞國寶,品遼寧。
(資料圖)
今天推出第八期《大罍小獸,蟠龍踞頂》
國寶名片
名稱:卷體夔紋蟠龍蓋罍
年代:西周
材質:青銅
出土地點:朝陽喀左北洞村
收藏單位:遼寧省博物館
這,是傳說中的蟠龍,
它默默守護著大罍,歷經三千多年。
罍,是商周時期的大型盛酒器和禮器。
這尊卷體夔紋蟠龍蓋罍,
出土于遼寧省朝陽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平房子鎮北洞村,
其造型獨特、工藝精美、器物完整,
遠非同時代同類器形可比。
卷體夔紋蟠龍蓋罍以淺浮雕為主,結合細部刻畫,有很強的立體感。
罍身紋飾繁復,分為四層:
第一層蓋上,盤踞有角的龍,似隨時發力躍起,狀如蜥蜴。在罍蓋頂部、正對著龍的胸腹處,精巧地刻了幾只蟬,這條龍因此被形象地稱為“一條吃蟬的龍”。
第二層肩部位置,淺雕簡化的夔龍紋飾。夔,上古神獸,狀如龍,青銅器上的夔的圖案,呈現出的,是張嘴卷尾的怪獸形象。
第三層腹部,飾有饕餮紋。
第四層圈足部分,環繞一周小而無角的蟠龍紋。
蓋罍肩部兩側有獸形器耳,獸耳里面套了一個環,叫“獸耳銜環”。
卷體夔紋蟠龍蓋罍是一件耗材極多、制造工藝極高、留存極少的青銅酒器,是圓罍,此外還有方罍,如皿方罍,被譽為方罍之王。
這類貴族專用的青銅酒器,于酒風鼎盛的商代出現,至官方禁酒的西周開始衰落,到戰國晚期趨于消亡,并留下了“罍酒罷兵”“梁王爭罍”等歷史典故。
同樣造型的蟠龍蓋罍,除遼寧喀左外,在四川彭縣、湖北隨縣亦有發現,三地四件蟠龍蓋罍十分相似。
它們都是西周時期同時代鑄造的,從其紋飾風格和鑄造技術來看,應為當時中原文化的產物。
在遼寧、四川和湖北,同款罍的出現,
表明商周時期的青銅文化,已經覆蓋中華大地廣闊地區,
遠在兩三千年前,南北地域的文化交流已相當頻繁密切。
文案:張松、景雪峰
記者:韓卓航、孔凡博、竇芳平、黃瀚博、孫明慧、劉芋彤、白昊、尹浩、鄭新煜、鄧婷婷
責編:盛 楠審核:徐曉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