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張振忠,1954年生,曾任沈陽師范大學中文系副主任、社會學系主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沈陽市教育局副局長,沈陽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主任,遼寧省人民政府參事。政協遼寧省第十、十一屆常委。現為遼寧省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副會長,沈陽市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資料圖片)
2016年,宣和藝術館舉辦書法作品展,圖為張振忠在展覽現場。
讓你愛上中國字
2022年10月31日的《人民日報》以題為《有溫度的文化不一樣的精彩:五座中國城市公共文化服務創新剪影》的文章,報道了北京、上海、成都、杭州、沈陽五地公共文化服務的發展變化。沈陽的代表是和平區委區政府引進張振忠主持的國家藝術基金項目創辦的老北市“漢字主題書房”。
老北市“漢字主題書房”能代表沈陽公共文化服務,比肩北京、上海、成都、杭州,這與張振忠的文化情懷是分不開的。
2014年初,記者就采訪過當時還在沈陽市教育局工作的張振忠。他在這一年秋天離任,問及退休后的打算,他說:“我要把書法變成專業、職業、事業。”當時記者暗想:“將研習書法作為業余生活消遣和修身養性方式是不少退休人的日常,但要將書法變成職業、專業、事業,可不是上嘴唇碰下嘴唇那么簡單。”
張振忠在離任后的8年多時間里,一邊忙著遼寧省人民政府參事的工作,一邊在傳播漢字文化和書法推廣的公益事業道路上努力探索和前行。他先是在沈陽市中心的商場中創建了宣和藝術館。在這個民營的公益性藝術館里,他用5年時間打造了自有版權的漢字文化項目:讓你愛上中國字。
“讓你愛上中國字”項目以書法為載體,傳播漢字文化,激發愛國情懷,增強文化自信。2017年,成功申報了國家藝術基金項目,成為遼寧省唯一的書法類國家藝術基金項目,國家藝術基金中唯一的漢字文化傳播交流推廣項目。
2016年,宣和藝術館創辦了公益性書法教師高級研訓班,研訓對象是沈陽市的在職書法教師。張振忠講授各種書體技法,還專門設計了漢字文化、詩詞創作、文房鑒賞、教學觀摩等課程,建立了高級研訓班的教學體系。這個班舉辦了5期,培訓了103位在職書法教師,如今這些人已成為書法進校園的中堅力量。
“讓你愛上中國字”項目開展以來,展出書法作品1000余件,制作微信語音400多條,受眾20多萬人次,注冊志愿者講解員4367人,培訓1500多人次,上崗講解600多人。項目先后在鐵嶺、遼陽、本溪舉辦展覽及培訓志愿者,與共青團遼寧省委開展“情暖童心”活動,先后送漢字文化到阜新、朝陽、丹東等市的農村地區,在網上開展的“全球共講一個字”活動,參與者來自十幾個國家。新華社、《光明日報》等中央級媒體對其做過宣傳報道。
“讓你愛上中國字”項目還被沈陽市委宣傳部、教育局等8部門連續3年評為文化惠民特別貢獻獎,被遼寧省委宣傳部評為外宣精品項目。
尋根溯源講傳承
張振忠9歲承家學,隨叔叔、舅舅學習書法,幾十年來諸體兼修,從傳統中汲取營養。
開展“讓你愛上中國字”項目的想法萌生于2009年春天,張振忠偶然讀到瑞典漢學家林西莉的《漢字王國》。這是一本西方人以文化視角透視漢字的書,林西莉說:“1961年至1962年,我在北京大學學習漢語,我驚奇地發現,即使一些受過很高教育的中國人,對自己語言的根也知之甚少。人們在小學、中學和大學機械地進行著漢語教學,卻很少加以解釋。”
這段話深深地刺痛了張振忠。他意識到,書法不追根溯源就是無本之木,書寫不知其所以然,不了解漢字文化就難以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此后,張振忠開始學習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國已知的能見到的最早的成熟漢字,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認定,于2017年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2016年“漢字之源”在宣和藝術館開展,展出張振忠書寫的200多個甲骨文字。張振忠漢字文化尋根之旅系列書法展的總體設計也至此完成:“漢字之美”“漢字之源”“漢字之體”“漢字之遺”“漢字之用”,每年一個主題,5年一個系列,打造漢字文化項目。
張振忠說:“傳播漢字文化,講述漢字文化背后的中國故事,‘讓你愛上中國字’項目邁出的僅僅是一小步,但這是從書法藝術到漢字文化的提升,為參觀者播下漢字文化的種子。”
文化惠民潤人心
2022年夏天,在文化積淀厚重的沈陽老北市,以漢字為主題的城市書房開館了。張振忠以漢字為載體講述中國故事的場地,從宣和藝術館轉移到了老北市的“漢字主題書房”。
“漢字主題書房”是沈陽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設百家城市書房(書屋)以來,和平區委區政府打造的文化惠民項目,也是全國第一家以漢字為主題的書房。書房引進“讓你愛上中國字”項目,為公共文化服務注入豐富的文化養分,是城市書房主題化、特色化、趣味化、體驗化的創新嘗試。
“漢字主題書房”設計了以經史子集分類的國學區、以漢字文化及圖書舊藏為主的主題區等,甲骨文及漢字演化的歷史具象化蘊藏在書房的各個角落,可謂處處有經典,處處是故事。
“漢字主題書房”是面向中小學生、文字和書法愛好者、國際友人的漢字文化傳承傳播基地。來這里的讀者和游客可以通過講解員講解、電子設備演示、主題講座等方式,了解漢字的產生、演變歷程。書房還向大眾提供讀、聽、看、寫、講、研、訓、動等特色服務,開展“每周一字”“每月一訓”“每季一講”等活動,每年主題活動不少于60場次,讓讀者和游客以趣味化的形式,加深對漢字文化的理解和記憶。
近些年,隨著文化自信不斷增強,人們更加重視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漢字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標識,也是推動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橋梁。“漢字主題書房”最多時每天接待過讀者1500多人次,經常有外國人帶著孩子來這里聽課。愛漢字、學漢字的熱潮在這里涌動。張振忠每周六上午到“漢字主題書房”進行“每周一字”的線下講座,為孩子們講中國字,同時進行線上直播。
張振忠說:“隨著書房圖書的不斷添置更新,活動的持續開展,爭取用3年的時間,把‘漢字主題書房’變成所有讀者查找、認知、解讀漢字的特色主題書房,成為引導全民閱讀、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城市品位的文化地標。”
記者:王梅芳
責編:盛 楠審核:徐曉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