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媒體報道我國韭菜中腐霉利殘留限量標準從0.2毫克/千克調整為5毫克/千克,引起網民關注。標準調整后韭菜的食用安全能否得到保障,日前,本報記者采訪了國家農藥殘留標準審評委員會相關負責人。
問:腐霉利是一種什么農藥,安全性如何?
答: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FAO/WHO)農藥殘留專家聯席會議(JMPR)結論,腐霉利是一種低毒殺菌劑,全球廣泛用來防治蔬菜、水果等作物的灰霉病、菌核病、黑星病等病害,在韭菜、油菜、番茄、黃瓜、葡萄等多種作物上登記使用。腐霉利急性毒性低,大鼠急性經口半致死量(LD50)大于5000毫克/千克,按農藥毒性分級標準,WHO判定為“未顯示出急性毒性”。我國農藥登記機構綜合判定為“低毒”,無致畸、致癌、致突變作用。
(資料圖片)
問:韭菜中腐霉利殘留限量標準從0.2毫克/千克調整為5毫克/千克出于什么考慮?食用韭菜是否安全?
答:韭菜中腐霉利殘留限量標準是強制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1993年我國批準腐霉利在韭菜上登記使用,但當時風險評估科研基礎薄弱,一直沒有制定韭菜中腐霉利殘留限量標準。本世紀初,由于缺乏農藥殘留試驗數據,我國在制定農藥殘留限量標準時,將國際食品法典(CAC)相關標準作為參考依據。但因CAC沒有韭菜中腐霉利殘留限量標準,當時引用了CAC洋蔥中腐霉利殘留限量標準0.2毫克/千克,作為我國韭菜中腐霉利殘留限量標準,并于2005年發布,一直沿用至今。
按照“最嚴謹的標準”要求,考慮到原標準引用的是洋蔥而不是韭菜的限量,2020年農業農村部啟動韭菜中腐霉利殘留限量標準修訂工作。在連續2年4個韭菜主產區開展農藥殘留試驗的基礎上,結合中國膳食消費數據和腐霉利毒理學數據,經過風險評估得出,腐霉利殘留量在30毫克/千克以內的韭菜是可安全食用的。同時,考慮到美國等西方國家沒有食用韭菜的習慣,美國未制定相關限量;與我國膳食結構相近的日本、韓國韭菜中腐霉利的殘留限量均為5毫克/千克,將韭菜中腐霉利的殘留限量標準調整為5毫克/千克。
該限量標準在廣泛征求社會意見、有關部門意見和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成員通報的基礎上,經國家農藥殘留標準審評委員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技術總師會議及秘書長會議審查通過,由國家衛生健康委、農業農村部和市場監管總局于2022年11月11日發布,將于2023年5月11日起實施。
總的來說,韭菜中腐霉利殘留限量標準修訂程序規范、數據充分、方法嚴謹,能夠有效保障消費者食用安全。
問:公眾很關心標準調整后食用韭菜的安全問題,下一步有什么舉措?
答:保障韭菜的質量安全,關鍵是標準要實施落地,確保生產出來的韭菜符合限量標準。下一步,將按照“四個最嚴”的要求,重點做好幾件事。一是加強標準宣貫。重點在韭菜主產區組織面向生產經營主體,基層農技推廣、檢驗檢測、監管執法人員開展標準宣貫培訓,確保識標懂標用標。二是強化用藥指導。這次在修訂殘留限量標準時,也同步修訂了農藥標簽,將腐霉利在韭菜上每茬的施藥次數從2次變更為1次,從嚴規范用藥行為。三是推動按標生產。按照新的限量標準,加快完善相關生產技術規程,通過嚴格按標生產,保障老百姓食用韭菜安全。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丁樂坤
責編:王永審核:徐曉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