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北國網訊(記者姚晟琦郭作新)4月11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社會工作局、遼寧省委網信辦聯合主辦,沈陽、大連、營口市委網信辦協辦的“巡禮新時代奮進新征程·遼寧篇”專題活動在沈陽啟動。當天下午,記者團一行來到沈飛航空博覽園。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我今后主要的工作方向是讓年輕人接上我們的接力棒。”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鉗工、航空工業首席技能專家方文墨向記者說。
在飛機制造過程中,每次將高科技設備裝配在機身內都是一次技術瓶頸,方文墨的工作就是制作最優的解決方案,他創造出的“文墨精度”成為當時我國國產航空器零部件加工的極限精度。方文墨夜以繼日潛心鉆研技能,解決了大量“卡脖子”技術難題,對此他說:“我的工作沒有捷徑可言,就是一點一滴把技能磨練好,堅持住。”
一代人才,一代裝備,一代技術。方文墨說:“我是個80后,這個年紀對于這個行業來說算比較大了,讓90后和00后接上班,是我的課題。要把自己的技術技能和革新項目轉化成專利和論文,把枯燥乏味的虛擬圖紙變成實物,培養更多的大國工匠。”
沈飛集團一個以方文墨名字命名的班組叫做“文墨班”,十年間,“文墨班”攻關課題150余項、協調工藝問題40余個,解決了一批航空產品高精度加工難題。“文墨班”成為名副其實的“冠軍班組”。
遼寧作為共和國的工業長子,創造了新中國工業史上1000多個“第一”,這些成績凝練著老一輩產業工人的汗水和智慧。方文墨表示,未來要傳承工匠精神,提高業務水平,培養更多年輕人積極投身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在新時代大有作為。
責編:楊東溟審核:徐曉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