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軍空軍一級戰斗英雄張積慧曾擊落美軍王牌飛行員。受訪者供圖
本報訊記者商越報道70多年前,中國人民志愿軍在遼寧集結過江,志愿軍空軍從丹東起飛保家衛國。5月18日,抗美援朝紀念館推出“抗美援朝出征地系列展覽之四:中國人民志愿軍空軍從這里起飛”圖文展,105張照片再現當年遼寧地區新建擴建10余處機場及配套設施以及空軍將士們由此創造的世界空戰史上的一個又一個奇跡。
【資料圖】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后,中國人民志愿軍只有地面部隊,為保衛重要目標,協同地面部隊作戰,中央軍委決定組建空軍參戰。
為加強對抗美援朝戰爭的支援,遼東省政府在安東(今丹東)成立了遼東省機場修建委員會,先后在遼寧地區新建擴建浪頭機場、大東溝機場、大孤山機場等10余處機場及配套設施。其中浪頭機場是志愿軍空軍的核心機場,它是離朝鮮邊境最近、志愿軍空軍進駐最早、作戰起降頻率最高的機場,志愿軍空軍飛機從這里起飛,打響了抗美援朝戰爭空戰第一仗。
依據多年來抗美援朝紀念館遺址考察組對抗美援朝時期空軍機場的考察調研成果,展覽精選出105張珍貴照片。策展人姜曉杰向記者介紹,浪頭機場和大東溝機場都是改擴建的,而大孤山機場等則是經專家勘察地貌新建的機場。因為修建混凝土跑道時間太長,不能迅速投入使用,所以大孤山機場跑道、滑行道、停機坪等全部采用PSP穿孔鋼板跑道鋪設,這是我國第一個使用鋼板鋪設跑道的機場。
當時來自莊河、岫巖、安東、鳳城和寬甸五個縣的民工近萬人、馬車500余輛,在沒有大型工程設備的條件下,經過兩個月艱苦奮戰,建成包括機場跑道、地下工事、飛機掩體、排水站等建筑,于1951年5月交付使用。如今,大孤山機場完成使命已經返耕還田,浪頭機場和大東溝機場空軍輪戰部隊指揮所舊址,已被命名為省文物保護單位。
1950年12月,志愿軍空軍第4師開始以大隊為單位輪番進駐浪頭機場,在秘密出動的友軍空軍帶領下進行實戰練習。當時,敵軍用在朝鮮戰場上的各種作戰飛機約1200余架,其飛行員多數具有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空戰經驗。而志愿軍空軍只有剛組建的2個殲擊機師、2個轟炸機師、1個強擊機師,各型作戰飛機不足200架,飛行員的飛行時間只有幾十個小時甚至十幾個小時,沒有空戰經驗。
年輕的志愿軍空軍邊打邊建,邊打邊練,不畏強敵,英勇作戰,涌現出擊落敵機4架、擊斃美軍王牌飛行員戴維斯的一級戰斗英雄、特等功臣張積慧,擊落擊傷敵機9架的一級戰斗英雄、特等功臣王海,擊落擊傷敵機9架、立特等功兩次、獲一級戰斗英雄稱號的趙寶桐,擊落美軍F-84飛機1架、擊傷2架,開創志愿軍空軍首次擊落敵機紀錄的一等功臣李漢,開創中國空軍首次夜間擊落美機先例、榮立一等功的侯書軍,擊落美軍首席三料王牌飛行員麥克康奈爾的蔣道平,擊落美軍雙料王牌飛行員費席爾的韓德彩等戰斗英雄,創造了輝煌戰績。
中國人民志愿軍空軍發揚“空中拼刺刀”精神,在戰火的洗禮中鍛煉成長,譜寫了人民空軍作戰史上的輝煌篇章,書寫了以弱勝強、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1958年,軍地雙方在大堡機場附近修建了全國唯一一座抗美援朝空軍烈士陵園。
“抗美援朝戰爭鍛造形成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必將激勵我們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環境?!笨姑涝o念館副館長張校瑛表示,雖經七十余載歲月洗禮,但歷史的記憶從未褪色,相信觀眾在回顧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光輝歷史中,能夠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
責編:閆 尚審核:徐曉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