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王坤鄭新煜盧立業
追一路繁花,看一路繁華。
(資料圖片)
本報“追著花兒看新疆”全媒體報道團隊深入新疆塔城地區采訪期間,目之所及、心之所感都是一派生機勃勃、高質量發展的新氣象。
塔城地區是遼寧對口援疆的重點地區。在這里,記者看到了一座座援建的現代化建筑拔地而起,一處處凝聚深情厚誼的民生工程竣工投用,一個個強基礎、促發展的帶有“遼寧符號”的援疆項目落地生根,結出累累碩果。
促發展:“扶上馬、送一程”
巴克圖中哈邊民互市及絲路文化商品城是遼寧援疆重點項目之一。近年來,隨著巴克圖口岸開放,中哈交流往來更加密切,我省投資1.19億元助力當地建成全疆唯一的邊民互市貿易區,打造集批發零售、商品展示、跨境電商等為一體的現代化服務平臺,進一步打通開放“窗口”,方便中哈邊民之間貿易互通。
在商品城的二樓還專門開辟“遼寧專區”,打造“沈陽五愛市場”“鞍山海城西柳市場”“遼陽佟二堡皮草城”等商鋪集群,不僅加深了遼寧與新疆的密切往來,還帶動當地就業和旅游事業發展。
來自海城西柳批發市場的小商品售貨商江紀源說:“塔城人對遼寧支援新疆心存感激,很多游客慕名來逛商品城,他們喜歡遼寧貨。”
“扶上馬、送一程”。遼寧不僅把援疆項目建起來,還要幫到底。
額敏(兵地、遼陽)工業園區是遼陽對口援疆重點項目。“過去,這里就是一片戈壁灘,遼寧援疆資金投入后,建成一家現代化農產品精細加工產業園區,打造智能制造創新型產業集群。”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李新河表示,目前,4.4平方公里的基礎設施已全部完善,25家企業入駐園區,生產總值從最初的2000萬元發展到現在的24億元。遼寧省對口支援新疆前方指揮部還幫助牽線搭橋,借助“遼洽會”平臺,將產品銷往遼寧。
遼寧省對口支援新疆前方指揮部堅持以園區建設推進產業振興,以市場支援推動產業轉型,以招商引資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成立塔城地區遼寧商會,開展“百項百億招商”活動,在遼寧和塔城之間架起溝通協作的橋梁,讓更多“遼寧元素”走進來、“塔城原創”走出去。
惠民生:“辦實事、解難題”
在塔城地區,最漂亮的學校、最先進的醫院、最舒適的安居房都來自遼寧援疆工程。據了解,“十四五”時期,94%的遼寧援疆資金用于民生領域和基層建設,當地各族群眾的幸福感不斷提升。
不久前,來自阿勒騰也木勒鄉克孜布拉克村的哈薩克族婦女阿力瑪古麗·特列吾汗來到裕民縣人民醫院,為遼寧援疆醫療隊送上感謝信。兩個月前,特列吾汗腹中胎兒出現宮內窘迫等癥狀,是遼寧援疆醫生救了孩子的命。特列吾汗說,在遼寧援疆之前,她所在村的婦女要生產,需要趕往80公里之外的塔城市。
“組團式”醫療援疆是遼寧援疆的“金字招牌”。2010年以來,遼寧派出醫療援疆干部人才,采取“以校包院、以院包科”的形式進行持續定向幫扶。錦州市對口支援裕民縣,為縣醫院投入資金1520萬元,購置增強CT、血液透析機等醫療設備,籌建了血透室、兒科、皮膚科、體檢科、精神心理科,填補了縣域醫療空白,提升了醫院的救治水平。
民生需求是援疆工作的出發點和著力點。幾年來,遼寧援疆累計投入約8億元,新建、改擴建地區、縣(市)、鄉鎮、村等各類醫院、衛生院、衛生室200多個,縣域內就診率提高至85%以上,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
在遼寧援疆工作隊的幫助下,群眾關心的教育、住房等最急迫問題都一一得到解決。遼寧省對口支援新疆前方指揮部引入教育援疆資金8.44億元,使塔城地區教育在軟硬件方面得到全面改善和提升;投入10多億元,實施安居富民房、牧民定居點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圓了23萬群體的安居夢。
不僅“輸血”,更要“造血”。遼寧援疆工作隊把智力支援作為打基礎、利長遠、管根本的大事,因地制宜解決制約發展的瓶頸問題。開展學術交流、技能培訓,為受援地引進急需緊缺人才5000余人次,并發揮“傳幫帶”作用,用心用情為當地打造了帶不走的醫療、教育和科技團隊。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工程師李世英援疆10年,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援疆釘子戶”,來疆后領銜攻克科技前沿難題,促成120萬噸合成氣制乙醇項目,培育了眾多科技人才,極大地提升了新疆化工產業鏈水平。
中華民族共同體,遼疆人民一家親。塔城地區是民族團結的沃土,29個民族共居一座城。遼寧援疆不僅送去“真金白銀”、派去精兵強將,還多渠道搭建交往交流交融平臺,通過交流學習、結對子等方式,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讓民族團結之“花”在新疆競相開放。
同心共筑發展夢,百“花”香里匯濃情。塔城地區只是遼寧對口援疆工作的一個縮影。自2005年,遼寧深入貫徹落實對口援疆國家戰略,先后對口支援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塔城地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第九師,投入援疆資金128億元,實施援疆項目1000余個,引進產業項目300多個。一批批援建干部人才與新疆各族干部群眾同心協力、攜手共建,在廣袤的新疆大地上唱響推動新疆高質量發展的壯麗凱歌。
責編:李 瑩審核:徐曉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