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我省織密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網
2022年法院系統審結環境資源案件3923件
本報訊記者黃巖報道司法保護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途徑,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是推動美麗中國建設和綠色發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舉措。在六五環境日即將到來之際,省法院6月2日召開環境資源司法保護新聞發布會,通報全省法院環境資源司法保護情況,發布十大環資審判典型案例。據介紹,2022年,全省法院共審結環境資源案件3923件,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服務保障綠色發展。
全面建成環境資源審判體系,刑事、民事、行政“三合一”審判機制實質化運行,全省法院加快推進環境資源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不斷織密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網。2022年,全省法院通過審結濫伐林木犯罪案件、非法狩獵犯罪案件、非法采礦犯罪案件等,嚴厲懲治了涉自然資源違法犯罪活動。依法審結農業、林業、漁業、牧業承包合同案件669件,有效化解各類涉資源開發利用糾紛。通過依法審結涉土地行政案件和涉礦行政案件,妥善處理司法裁判與行政監管的關系,促進資源集約利用和有序開發。
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落實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戰略,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提供司法服務,全省法院堅守環境質量底線,堅守生態保護紅線,案件審理呈現注重生態環境修復、預防優先、保護優先、突出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鮮明特點。2022年,全省法院審結污染環境犯罪案件112件,涉及被告人218人;審結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犯罪44件,審結危害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犯罪39件,嚴厲打擊暗管偷排、跨域傾倒以及排污監測數據造假等突出違法犯罪活動,推動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針對受損環境修復問題,全省法院積極探索生態環境損害保證金制度,有效避免侵權人不履行修復義務時無法執行的問題,保證受損生態環境得到及時有效修復,實現懲治教育、修復生態、賠償損失“一判三贏”的效果。同時,省法院與省檢察院、省自然資源廳、省水利廳、省林業和草原局等部門建立協調聯動機制,落實共保共治;各地法院以制發司法建議、開展巡回審判、設立司法保護基地等方式,促進生態環境執法和司法審判深度銜接,形成保護合力。
責編:李瑩
審核:徐曉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