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政務誠信引領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全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②
本報記者趙婷婷劉璐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是供需有效銜接的重要保障,是資源優化配置的堅實基礎,是良好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國民經濟循環高效暢通、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6月8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全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我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情況和政務誠信建設情況,并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共同回答記者提問。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取得新成效
近年來,我省在信用立法、政務誠信、信用平臺建設、信用應用等關乎信用基礎和社會高度關注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信用工作位居全國前列。
在信用立法方面,我省目前共出臺了三部地方性信用法規,特別是2021年以來,先后出臺實施《遼寧省懲戒嚴重失信行為規定》《遼寧省社會信用條例》兩部具有時代感、遼寧辨識度的信用法規和系列標準規范,對違法失信者“利劍高懸”、對誠信守法者“無事不擾”的信用獎懲機制基本形成,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初步建立,為高水平推進“信用遼寧”建設提供法治保障。
在完善信用平臺,推動信用信息共享應用方面,我省在全國率先建立信用信息歸集共享平臺,特別是近年來,通過進一步升級改造,全面提升了信用平臺及網站的服務水平和保障能力。截至目前,全省公共信用信息歸集總量達24.4億條,完成平臺查詢和接口調用信用信息3萬余次,社會公眾通過信用中國(遼寧)網站查詢近30萬人次。
此外,我省還落實府院聯動機制,打造信用治理新格局。印發實施《關于行政機關不履行法院判決問題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建立黨政機關不執行法院判決案件臺賬,將涉及黨政機關拒不執行法院判決情況納入重點臺賬管理。依托省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歸集、統計、推送政府機構被法院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督促各地各部門及時執行清理,并深入開展“屢禁不止、屢罰不改”嚴重違法失信行為專項治理。
政務誠信建設取得新進展
我省連續5年開展政府失信行為專項整治,樹立政府公平、公正、誠信的良好形象,營造良好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政務誠信建設取得新進展。
組織開展政府履約踐諾專項整治行動。推動各級政府恪守契約精神,健全政府守信踐諾機制,堅決糾正“新官不理舊賬”等政務失信行為。深入開展防范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專項行動,無分歧欠款原則上發現一起清償一起。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列入臺賬內無分歧線索1135筆,涉及金額18.59億元。截至目前,通過現金清償881筆,涉及金額5.1億元,其余欠款按簽訂協議方式化解。開展政府招商引資承諾不兌現問題專項檢查,印發相關方案,實時跟蹤,督促各地區履行主體責任,推動問題逐步解決。加強政府采購監督管理,規范信息公開渠道。指導采購人切實履行履約驗收主體職責。保障市場主體合法權益,促進政府采購市場公平競爭,持續提升政府采購透明度。
推進政府機構失信被執行人專項治理。強化督導考評,將政府機構失信被執行人指標納入省委高質量發展實績考核,以及省紀委監委營商環境問題“萬件清理”監督行動方案。建立政府機構失信問題專項治理臺賬。今年以來,核查治理政府機構失信被執行人案件318件,共清理執結186件,大連、阜新、鐵嶺、盤錦、朝陽五市實現政府失信案件清零,提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組織開展全省政務誠信監測評價。探索構建政務誠信監測評價機制,突出遼寧地方特色,從依法行政、勤政高效、守信踐諾等7個方面設計監測評價指標,科學賦予指標權重。對政府誠信突出問題,加大指標權重,形成倒逼機制,全面提升各地政務誠信建設水平。
接下來,我省將深入落實信用法規,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全面納入法治軌道。完善信用建設制度體系,研究制定相關方案,建立健全信用承諾、信用監管等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政務誠信建設長效機制,持續深入推進政府機構嚴重失信行為專項治理,督促政府機構依法履行承諾義務,及時糾正政府機構失信行為,切實降低政府機構嚴重失信行為數量。提高信用信息歸集共享水平。創新信用應用場景,鼓勵探索運用信用手段釋放消費潛力。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氛圍,選樹一批誠信典型,加大對嚴重失信典型曝光力度,使誠實守信成為市場運行的價值導向和各類主體的自覺追求,推動全省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責編:李 明審核:徐曉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