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在沈陽農業大學的“共享廚房”里烹飪。遼沈晚報記者曲直攝
你炒菜,我燉肉;你搟皮,我和面……與身邊同學一起親自下廚“開小灶”……近日,沈陽農業大學開設的共享廚房有點火。
共享廚房一應俱全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五一”之后,在沈陽農業大學一食堂的二樓開設了一間“共享廚房”,在這間“開放式廚房”里,學校提供場地和烹飪工具供學生們做飯聚餐。近日,遼沈晚報記者來到沈陽農業大學,在現場看到這間共享廚房非常干凈、整潔,簡約的裝修風格。共享廚房按功能分為展示、烹飪、用餐等區域。這里有雙開門冰箱、吸油煙機、電飯煲、微波爐、電磁爐、炒鍋、洗菜盆、案板、油及各種調料等一應俱全。共享廚房有了同學們的熱情加入,校園煙火氣十足。
如今,學校開放了“共享廚房”,只要自己準備好食材,花上幾塊錢就能在學校食堂“開小灶”,既滿足了學生“下廚”的欲望,又避免了安全隱患,一舉多得。雖然現在大部分大學生已經習慣了叫外賣,但偶爾與室友下下廚、聚聚餐,依舊是不少學生的需要。
據了解,沈陽農業大學這間“共享廚房”是基于原有食堂的基礎上增設一個新區域,可供百余人同時就餐。目前,如果想在共享廚房一展廚藝的學生,需提前一天進行預約,6人以上成團,共享廚房開放時間為周一至周五15時30分至19時,周六至周日9時至19時。
建立共享廚房的初衷是為了方便學生生活,學生自己動手,燒制自己喜歡的菜品,體驗烹飪,快樂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學校在素質教育方面的創新性。沈陽農業大學餐飲中心主任葛朋燁介紹,對于共享廚房的食品衛生和安全方面,餐飲中心會派專人監督,共用的油、調料等是統一招標采購,包括學生自己帶的菜,也會幫忙查看,以確保食品安全。此外,在有學生使用共享廚房時會安排人員值班,指導前來共享廚房的學生們如何正確安全使用設備,并可安排食堂廚師隨時出手助力。
“共享廚房通過廚藝勞動體驗,加強學生動手能力和生活技能,讓同學們在提高生活技能的同時,切身感受豐富多彩的中華飲食文化,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珍惜勞動成果有著重要意義。”葛朋燁說。
深受歡迎預約火爆
共享廚房一經開放,就很受同學們歡迎,預約十分火爆。
沈陽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2級的于永謙同學,在前幾日,約上幾位大連老鄉剛去了共享廚房,還給大家做了大連特色小吃“炒燜子”。“我們提前預約了周日下午,一早我去的早市買了新鮮的菜、雞蛋和雞翅……會做的就負責炒菜,其他的同學負責洗菜、切菜,感覺挺有樂趣的。”
于永謙和同學幾個人分工合作,不一會兒,可樂雞翅、番茄炒蛋、拌花菜、炒菜花就端上了桌,于永謙還特別做了炒燜子讓大連同學們嘗到了家鄉小吃。提及這次去共享廚房的經歷,于永謙意猶未盡:“大家很享受這個下廚的過程,在學校里一起烹飪美食是一種難得的體驗,比一塊去飯店吃一頓更愉快。”
沈陽農業大學一名網名叫“菜菜”的同學,日常喜歡在短視頻平臺分享校園生活。近日,一條記錄她與同學們在共享廚房做出滿滿一桌豐盛菜肴的視頻獲得不少網友關注和點贊。
視頻中“菜菜”和同學一大早來到農貿市場買了一條新鮮的魚、肉、幾斤小龍蝦和多種青菜。在之后的備菜過程中,同學們分工明確,有的削土豆,有的清洗小龍蝦,有的切配菜……經過約3小時的共同努力,一大桌十幾道菜就做好了。“太香了!”不少網友看到“菜菜”同學們做的貴州糟辣魚、麻辣小龍蝦、加了鵪鶉蛋和炸土豆的紅燒肉紛紛表示也想要去共享食堂嘗嘗他們的廚藝……
葛朋燁表示,“勞”以啟智,“動”以潤心,“共享廚房”也是學校勞動育人、提升大學生素質的平臺之一。通過在“共享廚房”進行分工合作,既能培養學生們團結合作的意識和能力,同時通過品嘗自己的勞動成果,又能體會苦盡甘來的成就感,感受勞動的價值和魅力,進而達到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育美、以勞育人的目的。
遼沈晚報記者王月宏
責編:盛 楠審核:徐曉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