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破解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我省政銀攜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引“金融活水”澆灌“科創良田”
?本報記者 孔愛群
今年以來,我省匯聚各方力量,不斷完善科創金融服務體系,積極運用金融要素助力科技企業突破資金瓶頸、降低融資成本、化解創新風險。省科技廳、省金融監管局、省財政廳等部門聯合出臺《關于優化財政金融服務支持科技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政策的操作細則》,進一步強化機制建設和頂層設計。
同時,省科技廳聯合省金融監管局、省工信廳、遼寧銀保監局、省知識產權局開展“遼寧省科技金融活動月”系列活動,連續舉辦5場銀企對接會,發布了96項金融產品。活動期間,銀行與102家科技企業達成融資意向,意向金額達21.7億元。
引“金融活水”澆灌“科創良田”,除了政府搭臺之外,金融機構也在不斷拓展服務的覆蓋面,為科技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金融服務。
廣搭平臺促對接
專家指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外源性融資渠道不暢、融資不足、融資的市場化水平不高、中介機構發展相對滯后、融資的支撐體系不完善等。
“加上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固有特點和局限性(高技術、高風險、輕資產),導致在研發、生產和經營中普遍存在融資障礙,阻礙了技術創新步伐。”省科技廳高企處負責人表示。
如何破題?
“政府搭臺,促進對接。”高企處負責人說,為幫助科技企業探索有效的融資途徑,省金融監管局會同省金控集團全力推進省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建設,開設科技金融專區,為金融機構和科技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目前,已有360余家各級金融機構入駐平臺并發布金融產品260余項,包括科技企業在內的2.3萬家企業在平臺注冊,累計解決融資需求296億元。
4月19日,東北科技大市場路演廳內,一場針對成長期科技型企業的銀企專場對接會正在火熱進行。
“成長期科技型企業普遍有因擴大規模而產生的資金需求,融資渠道和融資方式的選擇對其發展至關重要。”東北科技大市場副總經理于月明說,對接會以金融產品路演為主,融合了產品推介、政策宣講、現場交流等環節,實現融資需求與供給的精準對接。
“整個4月,我們共舉辦了5場銀企對接會。”省科技廳主要負責人總結經驗時說,金融機構和企業面對面,大大提高了金融服務效能。
“政府搭臺,撮合銀企對接,能有效解決科技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但要實現精準‘澆灌’,科創方面的金融服務有待加強。”農行遼寧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創新服務拓產品
眼下,沈陽華運天成科技有限公司的多個項目正在緊張施工中。“因為需要墊付工程款,資金一度緊張。”公司總經理助理張倩在東北科技大市場舉辦的一次對接會上了解到招商銀行的“招企貸”并順利獲批,“270萬元貸款幾天就到賬了,資金壓力瞬間緩解,項目也順利開工。”張倩感慨道。
建行遼寧省分行公司業務部經理劉越認為,豐富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是暢通科技創新領域融資渠道的關鍵,“我們根據科技企業全生命周期的融資需求,制定標準化和定制化相結合的產品方案,前移金融服務,提高信貸融資可得性和融資效率。”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為幫助“科中小”紓困解難,我省支持金融機構利用政府相關政策推出金融產品。例如,針對初創期企業面臨的資產規模小、缺少抵質押物、融資能力不足等問題,指導相關銀行機構發揮創業擔保貸款作用,為符合條件的科技型小微企業提供最高300萬元、最長2年、財政貼息2%、政府融資擔保機構或擔保基金給予擔保的貸款支持。
“完善科創金融服務體系,需政銀攜手開閘拓渠。”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說,目前,省科技廳與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等駐遼機構以及盛京銀行5家銀行機構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創新推出“遼科貸”“工銀科創貸”“遼沈科創貸”“科技易貸”等產品,分別在沈陽、大連、鞍山、盤錦、朝陽等地區設立了14家科技支行。
“遼科貸”具有政銀合作、額度充足、期限靈活、利率優惠的特點,針對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提供無還本續貸的信貸服務。盛京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該產品可極大地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助推“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農行遼寧分行打造“一環雙鏈”科創企業特色產品體系,去年累計向科創企業投放貸款近60億元,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投放貸款近40億元。
“解決科技企業資金問題,科技政策扶持力度也是重要一環。”省科技廳主要負責人說,科技扶持政策應涉及企業創新全鏈條,比如在企業技術研發方面,對承擔省“揭榜掛帥”科技攻關項目的企業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支持中試基地建設;對“帶土移植”引進人才團隊的給予科研經費和獎勵;對國家級創新平臺給予建設與運行經費支持等。
只有加快打造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和資金鏈融合發展的創新生態,科技型中小企業才能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責編:李瑩
審核:徐曉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