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經濟、拼發展,歸根結底就是拼環境。優化營商環境是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必須下好的先手棋,是打好新時代“遼沈戰役”必須拿下的關鍵仗。
6月28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全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七場),沈陽市和大連市相關負責人介紹了今年以來沈陽市、大連市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全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資料圖】
沈陽:全面發力打好優化營商環境攻堅戰
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5月,沈陽市新登記市場主體10.25萬戶,同比增長47.33%,為三年來歷史同期最高水平;新設外商投資企業增長35.4%,實際利用外資11億美元,絕對值排名全省第一。
市場活躍度是一個地區營商環境變化的重要體現。沈陽市堅決扛牢省會擔當,通過實施高位推動、強化改革集成、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全力當好遼寧營商環境建設的“跳高隊”。
把高位推動營商環境建設落實在組織嚴密、創新集成、機制有效上——
沈陽市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12+1”的第一賽道,形成比學趕幫超氛圍,凝聚發展合力;大力實施制度和職能創新集成,推進6輪營商環境改革,形成90條惠企利民措施,深化“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累計取消1611個申報材料,占比達23.3%;健全領導干部走下去的包保機制、問題端上來的督導機制和限時解決的調度機制,今年以來,2萬多名領導干部走進3.5萬余家企業,解決問題5400余個,疏通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堵點、痛點、難點。
把改革集成聚焦在市場、政務、法治、人文環境建設上——
打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推出市場準營承諾即入制度等注冊模式,企業登記壓縮至2小時以內;成立首貸、續貸、信用修復、中小微企業信用貸4個中心,在全國首創投標保證金“信用保函”制度等,降低企業運營成本。
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務環境,推進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改革,推行“拿地即開工”審批模式,工程建設項目總體審批時限壓縮至35個工作日內;簡化審批服務辦事流程,127項高頻事項實現都市圈通辦;創新1000個“一件事一次辦”服務場景,國家、省、市三級2292項申請材料實現“只提交一次”或免提交。
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搭建市級政法一體化、綜合行政執法一體化、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一體化平臺;全面推行包容審慎監管,陸續推出從輕行政處罰、減輕行政處罰和不予行政強制措施三張清單;建立執行事務中心,成立集約送達中心,搭建東北地區首個知識產權司法區塊鏈平臺等。
打造溫馨包容的人文環境,加快集聚創新要素,全市科技型企業總量連續5年居東北首位,沈陽連續3年進入國家創新型城市前20強;提升開放能級,在東北地區首創城市機會場景清單等模式招商,中歐班列(沈陽)開行規模位居東北第一、全國第四;以“舒心就業”“幸福教育”“健康沈陽”“品質養老”4個工程為核心,建設幸福沈陽。
把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夯實在四個專項行動上——
開展“萬件清理”監督行動,目前兩批次營商類訴求申請辦結率達98.6%;沈陽市285個窗口獲評首批“清風遼寧政務窗口”;開展“領導干部進企業服務振興新突破”專項行動,依托“好政策”平臺發放惠民惠企補貼約12.3億元;開展政企聯動品牌提升行動,在全省首推“12345進社區”,創新“惠幫企@鏈上沈陽”服務平臺,開展“營商下午茶”特色活動,與經營主體面對面聽訴求、解難題。
營商環境,優無止境。下一步,沈陽市將著力拼思想解放、拼制度創新、拼服務質量、拼數智賦能,推出更多直達企業、直擊痛點的好政策,把服務落實到尊商敬商、親商安商的實際行動中,以更高標準,行更實舉措,展更強擔當,堅決打好優化營商環境攻堅戰,為推動實現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提供有力保障。
大連:深入實施營商環境質量提升行動
大連市對照世界銀行新版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對比國內先進城市經驗做法,研究制定《大連市2023年優化營商環境質量提升方案》,聚焦市場、投資、政務、法治、監管、創新、開放、人文8個環境及打造協同高效的營商環境示范區,從9個方面推出28項共70條具體舉措,全力打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加快數字賦能,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的政務環境。服務“就近辦”,大連市建成便民服務站1726個,累計辦理各類事項146萬筆;實現300個事項“全市通辦”,40個事項沿海六市“區域通辦”。復雜事項“一次辦”,平均減環節42.2%、減時限74.5%、減材料51.8%、減跑動39.1%,獲評國家“黨政信息化最佳實踐案例”;編制“一件事一次辦”地方標準,成為我省首個相關領域的地方標準。數據共享“免證辦”,企業開辦時間最快2小時、獲取電力時間縮減50%,不動產登記最快20分鐘。助企服務“精準辦”,14類人才政策精準落地、即申即享;29項“免申即享”政策事項兌現資金支持6億元。高頻事項“掌上辦”,上線政務服務事項689項、公共服務事項148項;上線智慧停車、移動端預約辦事等“高黏性”功能,打造集辦事、生活、新聞宣傳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唯一城市級APP。
持續降本增效,打造規范標準、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市場公平競爭秩序穩步向好,清理不符合公平競爭文件203件,公共資源交易全流程電子化監管有效降低招投標交易成本。企業開辦經營成本持續降低,出臺支持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紓困解難健康發展“15條”,優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今年以來,大連市累計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24.7億元。金融服務企業力度不斷加大,建成5個首貸中心和42家首貸服務站,發放首貸8.1億元;截至5月底,大連市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757.17億元,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6.29個百分點。
堅持依法行政,打造公正透明、和諧穩定的法治環境。監管執法“有溫度”,實行包容審慎監管,公示115項不予行政處罰事項,實施信用監管領域超過30個。權益保護“有力度”,開展司法保障民營企業合法權益專項攻堅行動,省內率先制定知識產權糾紛行政調解協議司法確認制度實施辦法;深入開展“萬件清理”監督行動,辦結率超90%。司法服務“有速度”,前5個月網上立案率超85%,訴前調解案件3萬余件,同比增長25%;提升商業爭議多元化解決質效,建立北方首個自貿片區海事法庭。
創優政策服務,打造開放包容、親清有為的人文環境。召開大連市民營經濟發展大會,簽約合作項目314個,聘請89家異地商協會擔任“招商合伙人”;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管理,引導中試基地持續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創建“為民企辦實事”工作機制,開展領導干部“雙進雙促”專項行動,大連市7500余名干部走進企業主動服務。構建對外開放格局,打造全國首個RCEP主題高端商務區;大連汽車碼頭和長興島原油碼頭泊位開放,海關2項19類動植檢行政許可項目均已支持電子證照服務。優化跨境貿易服務,推出LNG船舶夜間離泊快速通關新模式,年均船舶進出港增加近一倍;深度拓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功能,已上線功能100余項;優化出口退稅申報系統,出口退稅平均辦理時間縮短至3個工作日內。
責編:姚晟琦審核:徐曉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