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遼博“光影有聲”展的互動區,觀眾可以上手表演皮影。本報記者 孫海濤 攝
本報記者朱忠鶴
(資料圖片)
7月9日上午9點,遼寧省博物館的大門剛一打開,來自全國各地的觀眾就魚貫而入,爭相觀展。這座新中國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館,又迎來了繁忙的一天。
“隨著高考中考相繼結束,到館里參觀的觀眾人數直線上升。”省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副主任、遼寧省博物館館長王筱雯說。
令觀眾欣喜的是,最近這段時間,遼博相繼推出了幾個地域特色明顯的展覽,比如圍繞琴棋書畫這“四藝”之一的古琴推出的“清音悠遠”古琴文化展;再比如,圍繞清代東北地區唯一一座官窯“海城黃瓦窯”而推出的“何處尋琉璃:海城黃瓦窯榮達的歷史與文物”主題展。
“媽媽,你看,皮影!”今年8歲、來自鞍山市的小觀眾李昕洋小步快跑,沖進了一層展廳。不久前,“光影有聲——走進皮影的世界”非遺展在遼博與觀眾見面。光彩奪目、地域風格濃郁、參與感十足的這個展陳,吸引了不少小觀眾。
李昕洋這次是慕名而來。不久前,他聽小伙伴說遼博正在舉辦的皮影展“特別好玩兒”,就央求著媽媽帶他過來看看。
一進門,一個大大的屏幕就引起李昕洋的注意。站在屏幕前,李昕洋揮動左手,屏幕里的影人也隨之動起了左手。他又抬起了右腿,影人也與他保持一致,動起了右腿。“媽媽,你看,這個影子就是我!”發現這一“奧秘”,李昕洋興奮不已。
從皮影的每一個構件,到皮影的布景設計,再到皮影在遼寧的歷史沿革,每到一個展柜前,李昕洋都讓媽媽給講講。媽媽講得認真,李昕洋聽得入迷。
轉到了互動區,看到桌子的架子上懸掛著一排影人,李昕洋一下子來了興致,他坐在桌子旁,小心翼翼地擺弄起影人。架子上,傳統皮影戲《西游記》中師徒四人的造型被皮影手藝人刻畫得惟妙惟肖。李昕洋一邊擺弄著手里的豬八戒,一邊憨憨地自己配著音,“俺豬無能,無所不能。”看到李昕洋的樣子,一旁的媽媽忍不住大笑起來。
不遠處的另一個展廳,正在舉辦的“清音悠遠——古琴文化展”內擺放著一張古琴。剛剛中考結束的孫惠安靜地坐在琴旁,動作輕柔,素手撫琴,一曲《高山流水》引得不少觀眾駐足。文物與實物,靜觀與輕彈,成了這次古琴文化展最為吸引人的地方。
王筱雯告訴記者,近些年來,遼博在策展方面強調了觀眾的互動性與參與感,“不僅讓觀眾看進去,還要讓觀眾參與進去,讓大家在互動中增加對文物與文化的理解,讓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在觸碰中不斷弘揚并發揚光大。”
責編:姚晟琦審核:徐曉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