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我省深入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今年污水治理率計劃達到30%
本報訊記者李越報道東港市在41個行政村探索應用氧化塘+邊溝的污水治理模式,對農村生活污水進行生態化處理;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在346個行政村實施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今年以來,我省把深入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作為農村人居環境凈化整治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緊緊圍繞2023年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30%的預期目標,將任務分解到市、落實到村。截至目前,460個村環境整治項目全部開工,其中17個村已完工。
農村生活污水成分復雜,且空間分布分散。由于不同地區農民生活習慣不同,各地生活污水的水質、排放量也有差異,這給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造成了一定難度。為因地制宜做好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作,我省首先推進各地建設硬件處理設施,組織專家現場“開藥方”,指導各市確定治理技術模式。通過召開全省農村環境整治工作推進會,推進項目落地。目前,全省已有72個村開工建設項目,達到序時進度,并推進已建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穩定運行。
同時,我省還組織各市全面自查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行問題,組織第三方單位現場檢查,建立2023年問題整改清單,實施動態銷號管理。截至6月底,已建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率達到82.5%,實現預期目標。
下一步,我省將推動建立縣級政府主導、法人主體建設運維、部門監管、村民參與的污水治理機制,推動建立地方為主、中央補助、社會參與的資金籌措機制,加大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投入力度。鼓勵各地利用開發性、政策性金融工具,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與城鎮污水處理、城鄉供水、鄉村旅游、現代農業等項目整體打包,采取城鄉統籌方式謀劃項目。督促各市建立農村生活污水重點治理村莊清單,優先治理生活污水亂倒亂排嚴重、群眾反映強烈和水質需改善控制單元等區域村莊。因地制宜、尊重習慣、梯次推進、建管并重推進治理工作。
責編:閆 尚審核:徐曉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