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毫米厚“中國紅”反復堆漆達百層

2023-08-11 09:19:28 來源:遼寧日報

打印 放大 縮小

清宮家具剔紅三屏背太師椅顯古代工匠精神——

三毫米厚“中國紅”反復堆漆達百層

宋、明、清三個歷史時期太師椅比較圖。


(資料圖)

鞍山市博物館展出的一對清代剔紅三屏背太師椅。

清代“多寶格”家具。

更多精彩掃碼觀看

本報記者商越文并攝

探新展

鞍山市博物館展出一對清代剔紅三屏背太師椅。這對太師椅是明清家具中的精品,清代家具代表品種,展現了清代手工藝的高超。作為中國古典家具集大成者,清代宮廷家具做工極其復雜,盡顯工匠精神。其經典元素正被現代家具設計師借鑒吸收,中國傳統家具在繼承中不斷發展。

1

制作一把太師椅需要三五年

在鞍山市博物館精品館,一進門便會看到一對清代剔紅三屏背太師椅。朱紅喜慶的色彩、繁復精巧的工藝,端莊古雅的造型,盡顯清代宮廷家具的奢華風尚。仔細查看,椅身鋪滿雕飾,包括多種寓意吉祥的圖案、紋飾。

鞍山市博物館研究室主任郭東升向記者介紹,這對座椅是1979年前后由北京故宮調撥來的,為乾隆時期的宮中遺物。它通高90厘米,木質胎骨,采用雕漆工藝中的剔紅技法制作而成,這種工藝被后人稱為以刀代筆的“中國紅”。

雕漆工藝是用天然漆料在木胎或金屬胎上涂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漆胎上雕刻花紋的技法,是涂漆、繪畫和雕刻相結合的復雜工藝。根據髹飾顏色的不同,分為剔紅、剔黑、剔犀(朱、黑、紫、黃等色分層涂抹)等種類,其中尤以朱紅色漆多見,因此雕漆工藝又稱為“剔紅”。

雕漆工藝要經過設計、制胎、涂漆、描樣、雕刻、磨光等十幾道工序,其中最關鍵步驟是涂漆。工匠需要在木料上層層堆漆,少則八九十層、多達一二百層。漆在半干未干時形成一層軟膜,在這層膜上再度刷漆。第二道漆半干未干時再刷第三道漆,如此循環往復。等到漆膜增厚到一定程度,工匠們用刀在上面畫稿,然后剔刻花紋圖案。這就是中國獨有的雕漆剔紅工藝,2006年已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這把椅子整體的籠罩漆,厚達0.3厘米。”鞍山市博物館講解員徐銘璐告訴記者,在清代,一個工匠制作這樣一把通體剔紅工藝的椅子,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

因為漆木器家具有防腐、防潮、耐磨耐高溫的優點,所以明清時期的達官貴族對它十分喜愛。與瓷器相比,漆器的制作周期更長、工藝更復雜。資料顯示,明清時期,一年可燒造百萬件瓷器,而漆器只能做百十件,因此其價格非常昂貴。

據明代《髹飾錄》記載,雕漆工藝發源于唐代的四川、云南一帶,距今至少有1100多年歷史,元代時官府設有專職漆器作坊和工匠。在明清兩朝,雕漆剔紅家具是宮廷漆器中最主要的品種。

據史料記載,清代乾隆時期,宮中收藏剔紅漆器最多。其精雕細刻的程度遠遠超過了以往任何時代,將古代漆器的工藝發展推向高峰。分析其中原因,一是因為乾隆年間國力鼎盛、經濟繁榮,促進了工藝美術事業的發展;二是乾隆皇帝酷愛雕漆藝術,每逢節日必備喜慶的雕漆禮品,宮中許多陳設用品基本都是雕漆制品。而且乾隆皇帝在位時間長達60年之久,促進了雕漆產品的發展。

2

太師椅得名于宋代

我國古典家具多數是按使用功能或結構特征來命名的,只有太師椅是唯一用官職來命名。研究發現,它起源于宋朝。

清華大學教授、中國古典家具研究專家陳增弼研究發現,太師椅名稱的最早記載見于宋代張端義的著作《貴耳集》。書中提到:“今之校椅,古之胡床也,自來只有栲栳樣(即圈椅樣式),宰執侍從皆用之。因秦師垣在國忌所,偃仰,片時墜巾。京尹吳淵奉承時相,出意撰制荷葉托首四十柄,載赴國忌所,遣匠者頃刻添上。凡宰執侍從皆有之。遂號太師樣。”

文中所稱“校椅”,即指交椅,因椅足呈交叉狀得名。“師垣”指宰相的職位,秦檜時為宰相,人稱“秦師垣”,秦檜也曾任職太師,因此也有“秦太師”之稱。這段記載講述了一段有趣的故事:當時,秦檜在國忌所,他正坐在圈椅上休息。一仰頭,頭巾墜落地上。京尹吳淵看在眼里,為討好當朝宰相,便命人創意構思,制作了40只荷葉托首,派遣工匠赴國忌所,安裝在秦檜及其侍從的交椅上,成為交椅新款式“太師樣”。后人研究發現,這種荷葉托首類似于現代靠背椅上的頭枕。

在宋人王明清的《揮麈錄》中,也記載有宋代太師椅的做法,可以與《貴耳集》互為印證:在宋高宗紹興初年,官員們在待漏院等待上早朝,臨安府尹梁仲謨看到“有據胡床而假寐者”,覺得非常好笑。旁邊有人說:“近見一交椅,樣甚佳,頗便于此。”梁仲謨便打聽其樣式,有人說是“用木為荷葉,且以一柄插于靠背之后,可以仰首而寢”。梁仲謨答應:“當試為諸公制之。”次日入朝,則凡是在座的,每人都得到一張新的荷葉托首交椅,從此,“達宦者皆用之”。

清代以來,太師椅這一名稱仍為人們沿用,但具體樣式已經有了很大變化。清代流行的太師椅就是座面加寬加大、后背飽滿、四腿粗壯的椅子,有的在搭腦上又增加凸出的一塊,靠背上方呈凸字形,整體造型沉穩、渾厚、莊重。

3

古代家具經歷由低到高的發展過程

我國家具制造歷史悠久。記者查閱史料發現,商周時期的青銅器已具備早期家具的雛形。進入春秋戰國時期,家具制造水平不斷提高,出現了像魯班這樣的能工巧匠,木工使用的不少工具如曲尺、墨斗、刨子、鉆子、鋸子等,傳說都是魯班發明的,魯班也被尊為中國土木工匠的始祖。

這一時期,跪坐是人們主要的起居方式,因此家具呈低矮型,出現了完整的供席地起居的低矮型家具。唐代迎來家具的繁榮期,這時人們的起居方式由席地而坐向垂足而坐過渡,家具也進入由低矮型向高型家具發展轉化的高潮期。至明清時期,中國古代家具發展達到鼎盛,其共同特點是造型優美、結構牢固、裝飾性強、民族味濃,種類日臻齊全,因此明清家具成為中國古典家具最具影響力的代表。

“明清家具也各有特點。”郭東升說,明代家具在材料、工藝、造型等都達到了成熟完備的境地,形成了質樸大方、典雅端莊、不事雕琢的風格。清代初期,由于政局未穩,繼續沿襲明代風格。而到了乾隆時期,國力強盛,為了體現盛世景象,追求華麗璀璨的風格,清宮家具大面積使用雕、鏤、刻、嵌以及金銀彩繪等裝飾手法,運用金、銀、石、珊瑚、象牙、螺鈿、琺瑯等裝飾材料,花紋求多求滿,題材豐富。

清代還創制了一些巧妙實用的家具,如清初戲劇家李漁在《閑情偶記》中,主張桌子要多安抽屜,立柜要多加隔板和抽屜,他還設計制作了一批家具。如今存世的帶抽屜的桌子以清代居多,應是受到李漁設計思想的影響。

據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周京南考證,今天常見的“多寶格”也是在清代才開始形成的,被公認是最富有清式風格的家具之一。多寶格,又名博古架,兼有貯藏和陳設的雙重作用,但主要是陳設古玩、玉器等小品的古雅設置,大部分見于宮廷或官府,民間的“大戶人家”中也有使用。

“多寶格”是在明代架格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型家具。明代的架格又稱“書格”,造型簡練質樸。到了清代,出現一種用橫、豎板將內部空間分隔成若干高低不等、大小不同的架格,稱為“多寶格”。其內部空間分隔巧妙、錯落有致,產生豐富的層次感。木匠采用榫卯結構,精工細作,表面雕有紋飾等,既實用又給人以華麗富貴之感,深受人們喜愛,至今仍在使用。

責編:姚晟琦審核:徐曉敬

關鍵詞:

責任編輯:ERM523

相關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精品xo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jizz中国视频| 护士在办公室里被躁视频| 乱码一乱码二乱码三新区| 欧美视频免费在线| 免费被靠视频动漫| 老阿姨哔哩哔哩b站肉片茄子芒果 老阿姨哔哩哔哩b站肉片茄子芒果 | 国产美女网站视频| japanesehd熟女熟妇| 成人激情免费视频| 久久伊人色综合| 最新国产乱人伦偷精品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 www.中文字幕在线| 成人毛片免费视频播放| 久久婷婷五月国产色综合| 欧美一欧美一区二三区性| 亚洲精品15p| 男女作爱免费网站| 午夜影视在线观看| 老师让我她我爽了好久动漫|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激情三级hd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 97人伦影院a级毛片| 天堂网在线.www天堂在线资源| 一区在线免费观看| 成人免费a级毛片无码网站入口|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 漂亮人妻洗澡被公强| 免费A级毛片无码久久版|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1区2区 | 精品国产麻豆免费人成网站| 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国产在线19禁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插插插| 日本乱码视频a| 国产人成免费视频| 欧美大黑b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