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本報訊 記者金曉玲報道 8月9日,沈陽市鐵西區總投資193億元的33個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其中,智能工業數據解析與優化實驗室項目尤為引人關注。該項目的開工,意味著工業智能與系統優化國家級前沿科學中心實體化落地。實驗室將立足智能工業應用實際,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建設一支長期穩定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為遼沈地區工業發展賦智賦能。
工業智能與系統優化國家級前沿科學中心是經教育部批準建設的國家級一類科技平臺,依托東北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開展前瞻性、戰略性、前沿性基礎研究,并帶動計算機、軟件、冶金、材料、機械等相關學科發展,促進學科深度交叉融合,打造新型國家級科技創新基地。
工業智能與系統優化國家級前沿科學中心主任、智能工業數據解析與優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大學副校長唐立新擔任。據唐立新介紹,建設好國家級前沿科學中心,重要的是把物理空間做實、把人員隊伍建實、把國家的政策落實。此次開工建設的實驗室項目,即為中心的物理承載。實驗室位于中德(沈陽)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內,與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會議中心毗鄰。
唐立新說,東北大學將充分發揮在工業智能化領域30余年的研究基礎和優勢,聯合相關研究機構和工業企業共建實驗室。實驗室將重點開展智能工業數據解析與優化原創性核心基礎理論研究,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攻關,解決工業智能“卡脖子”共性底層技術,以“數智”賦能大國重器,在助力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努力形成新的“專精特新”技術,為建設自主可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有力支撐。
責編:姚晟琦審核:徐曉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