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沈陽農業大學以主題教育推動一流大學建設
以學校高質量發展服務鄉村振興
本報訊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沈陽農業大學牢牢把握“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的總要求,以主題教育匯聚建設高水平有特色一流農業大學的強大力量,推動學校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鄉村振興。
夯實思想根基,學校堅持突出層次全面學、創新形式靈活學、聯系實際深入學、緊跟形勢及時學,引領師生在全面服務鄉村振興中積極作為。為105個服務鄉村振興示范村的首席專家和團隊成員作專題培訓,成立大學生社會實踐鄉村振興理論宣講隊伍,組織黨員參觀沈陽農業大學卡力瑪水稻實驗站,聽院士作報告,開展現場教學,增強助力鄉村振興、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使命擔當。
在主題教育中,學校開展“真心問計”大調研。針對科研平臺難以滿足開展種業創新研究的問題,啟動“東北種質資源創新與利用研究中心”建設,中心建成后,將聚焦種業創新和種源“卡脖子”關鍵技術開展攻關。
學校堅持以強農興農為己任,加強內涵建設,以高質量發展服務鄉村振興。去年7月,學校牽頭成立遼寧省鄉村振興高校聯盟,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聯盟陸續開展黨建引領振興、鄉村產業科技支撐、鄉村振興人才培養等8項行動。今年4月,學校牽頭承擔的農業重大項目開始實施,資金總額1.86億元,該項目的實施將提高粳稻育種理論和技術水平,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著力打造服務鄉村振興的“沈農模式”,學校圍繞10個區域農業主導產業,組建百支團隊、選派千名專家、組織萬名學生,共同做好服務鄉村振興工作。在全省建設4個鄉村振興綜合示范縣、105個鄉村振興示范村,組織科技特派團深入鄉村一線實施科技供給計劃和鄉村服務計劃。舉辦農業農村部“耕耘者振興計劃鄉村治理骨干調訓班”、遼寧省首期“頭雁”培訓班,開展專題培訓,以“頭雁領航”賦能鄉村振興。建立服務鄉村振興的社會實踐成果展示平臺,引導大學生做助力鄉村振興的理論宣講員等。
信東旭本報記者關艷玲
責編:楊金鳳審核:徐曉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