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老舊小區改造從基礎類進階完善類、提升類
“改”出居民新生活“造”就城市新活力
本報記者 呂 麗
(資料圖片)
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與民生福祉相連,與城市發展相系。既是群眾關心關注的民生工程,也是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
大連市2013年至2022年,已實施2680萬平方米老舊小區改造,涉及8968棟老舊住宅,惠及居民超42萬戶,一大批“老破小”舊貌換新顏。今年,大連市創新改造模式、豐富優化功能,由基礎類改造向完善類、提升類改造邁進,“綠色低碳社區”“完整社區”等具有大連特色的老舊小區改造示范項目成為城市更新亮點。
一院一策改造
創建美好生活場景
眼下,大連市沙河口區楊樹東街23棟老舊樓房已完成樓體改造,原來斑駁的外墻被素雅的立面覆蓋,舊樓換新顏。施工人員正忙著平整樓院土地,準備按照“一院一策”更新樓院環境。
“你看,我們這些樓都‘返老還童’了。不僅外觀漂亮,而且周邊還要建設口袋公園、充電樁,安裝AR運動設備、太陽能庭院燈呢。”楊樹東街老住戶劉世齊說,小區開始改造,大家特別高興,特別是在樓院里活動時間最多的老人和孩子。
楊樹東街周邊樓院改造是今年沙河口區老舊小區改造示范項目,在實施房屋修繕等基礎改造的基礎上,將建設3個口袋公園,規劃涼亭、步道,設置智能圖書館、AR運動設備等,提升智能化和便民性。
樓院改造部分涉及居民每天出行、停車、茶余飯后的生活場景和環境體驗。今年,大連市加強推動“生活圈”“綠色社區”建設,“一院一策”開展“菜單式”項目改造。分別在5、10、15分鐘生活圈配備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務功能與公共活動空間,提高智能化。同時完善“一老一幼”設施建設,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
其中,針對老舊小區老年人數量占比較高的現實情況,大連市積極開展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突出“為民、便民、安民”,不斷提升老年人居住體驗。
為破解老年人“出行難”,大連市出臺一系列政府補貼支持舉措推進電梯加裝,讓更多老年人住進“電梯房”,截至目前已有近百部加裝電梯完工投入使用。今年的改造中,中山區通過廣泛征求意見,在樓道安裝折疊座椅,方便老年人上下樓時坐上去喘口氣、歇歇腳。
推進公共空間適老化改造破解“配套難”,西崗區金海花園改造時,增設輪椅坡道、無障礙通道,增加老年健身設施,同時利用部分現狀較好的房屋,進行老年活動中心、少兒書屋等配套設施改造。
完善養老“生活圈”和“服務圈”,金普新區在改造后的社區新增智慧健身步道,智慧平臺動態監測老年人運動數據和健康數據,提供適合老年人的APP服務,使老人在不脫離熟悉的居住環境的情況下享受養老服務和生活服務。
記者了解到,今年大連市老舊小區改造共涉及10個區(市)縣,改造總面積1100萬平方米。截至7月底,全市已完成老舊小區樓體改造工程量的85%,目前半數區(市)縣的改造已轉入樓院施工,計劃9月底前全部完成。
打造完整社區
復興街區歷史文化
老樓舊院不僅是城市變遷的見證,也承載著居民對家園的鄉愁記憶。大連市在實施改造過程中,不僅完成基礎設施改造,更結合地域歷史,營造街區文化和鄰里家園,打造安全健康、設備完善、管理有序、鄰里和美的完整社區。
近日,住建部等7部門公布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名單,將106個社區列入為期兩年的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工作。其中,我省共有4個社區入選,大連市沙河口區興新興社社區位列其一。
完整居住社區是指在居民適宜步行范圍內有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健全的便民商業服務設施、完備的市政配套基礎設施、充足的公共活動空間、全覆蓋的物業管理和健全的社區管理機制,且居民歸屬感、認同感較強的居住社區。
興新興社社區建筑建設年代跨越上世紀50年代至上世紀90年代,占地面積約16萬平方米,由20余個樓院組成,其中包括6棟文物保護建筑,涉及居民3000余戶。
大連市引入社會資本參建小區項目改造,創新采用“EPC+O”改造模式,即設計、施工、后續物業及運營管理統一實施。項目以“一次改造,長期收益”的思維,以“老街區,新鄰里”的新模式定位,打造集文化、商業、休閑、居住功能于一體的濱城人文新地標。
基礎設施改造方面,加設樓體戶外電梯,解決轄區內老人上樓難的問題;增加公共活動空間及配套設施,建設商業配套用房,滿足了養老、托育、助餐、家政保潔、便民市場、便利店等社區專項服務需求。
特別在煥新生活記憶方面,建設“眾星捧月”鄰里文化公園,打造“共享同樂”鄰里共享客廳;重點突出“一老一少”的需求,設置頤樂學院,打造全齡段奇妙空間、紅葉空間、美學空間、復合空間,組織全齡活動,滿足全齡居民的終身學習需求。
興新興社社區與大連機車“工業遺產區”隔街對望,很多居民是中車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的職工和家屬。改造中,特別植入“機車”元素,最大限度地保留大連機車老宿舍特色文化,重塑興工街沿線的機車文化氛圍和歷史建筑文化氛圍。
行走在社區間,蔥郁的植被、機車風格的休閑木椅、色彩迥異的吸水地面、特色文化長廊、粉飾一新的居民樓與機車百年歷史建筑相得益彰,成為城市歷史文化特色窗口。從大連機車退休的老職工說,現在的生活環境,不僅讓她居住的舒心,還找到了主人翁式的歸屬感。
眼下,時間過半,大連市正加足馬力,通過完善類、提升類改造,實現老舊小區基礎功能及公共環境景觀式再生,推動街區歷史文化復興、特色睦鄰社群活躍,讓城市在更新中迸發新活力。
責編:楊 旭審核:徐曉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