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省教育廳以檢視整改成果成效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
回應群眾關切解決教育難題
本報訊新增普惠學位7091個、解決非公辦教師待遇問題、組建20個市域產教聯合體和10個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省教育廳圍繞建設教育強省目標,緊扣“三個聚焦”,引導黨員干部身入心至開展調查研究,深查細糾檢視整改,把問題整改貫穿主題教育始終,讓群眾切身感受到主題教育帶來的新變化、新成效。
教育是民生之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讓人民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省教育廳聚焦民生,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持續擴大學前教育普惠性資源,新增普惠學位7091個,制定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防范治理任務清單,持續鞏固“雙減”成果,出臺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27條措施,吸引更多畢業生留遼就業創業。同時,面向16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加強適齡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安置工作,有效回應群眾關切,切實保障教育民生。
信訪工作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省教育廳聚焦積案,以全力維護教育系統和諧穩定為導向,將化解信訪積案作為主題教育檢視整改重要內容,深入14個市、21個縣(市、區)就鄉村教師職稱、非公辦教師補助、教師崗位設置等問題開展專題調研,將2022年以來的信訪案件進行歸納細分,厘清主體責任,著力從政策層面研究解決辦法,推動信訪矛盾減存控增,解決非公辦教師補助信訪問題和沈陽市鄉村教師職稱信訪問題,把信訪“問題清單”轉化為工作“成效清單”,真正把教育信訪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省教育廳聚焦發展,把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作為主題教育的著力點,支持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圍繞造就拔尖創新人才和服務區域發展兩個方面“先行先試”,重組新建6個全國重點實驗室,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緊密對接產業園區和重點行業,組建市域產教聯合體和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高起點實施“興遼未來工匠”培育工程,遴選首批培育基地14個、推薦“匠苗”282人,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圍繞科教人才培育,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遼寧實現全面振興新突破提供科教人才支撐。
胡承波本報見習記者王月
責編:李明審核:徐曉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