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這是一波催淚彈!來自70多年前的《東北日報》。從1951年3月份開始,在老報紙的廣告欄中,一批又一批的“軍屬尋人名單”陸續出現,總會在不經意間令人破防。新中國成立之后,那些參加過解放戰爭的老戰士陸續還鄉,尚未還鄉或未與家人取得聯系者去了哪里呢?多半已經入朝參戰,所以,這份軍屬尋人名單里的人大部分都是上了戰場的志愿軍戰士。
這是一則來自老父親的訊息,刊登于1953年9月18日《東北日報》的“軍屬尋人名單”第一列。“王德遜,你父王占科由山東前來本部看你,希你速來信?!蓖ㄐ盘幨侵袊嗣裰驹杠姂鹱中畔涞谝涣哗柼柸攀?。久久等不到孩子的來信,老父親千里迢迢,從山東到遼東,歷經千辛萬苦找到志愿軍部隊,只希望能夠找到孩子的一點消息。
從1951年3月至1953年底,近200份、上萬條軍屬尋人啟事出現在記者的視線中。這一條條短短的尋人訊息,就像是放入大海的漂流瓶,不知何時能有回應。這些軍屬是否找回了他們的親人,是否得到了親人的音訊?如果沒能找回來,70年后的今天,他們是否還在期盼著親人回家?
這是一聲來自母親的呼喚,刊登于1953年10月28日的《東北日報》。被尋者“史文財”,家住遼東省西安縣的德鳳村,尋人者那一欄寫著“你母找”三個字??梢韵胂?,史文財的母親沒有直接去登記,而是托熟人把消息遞到部隊??墒莻飨⒌娜藚s不知道她的名字,索性寫下“你母找”,乍一看,像不像“你媽喊你回家吃飯”?
記者開始了尋找。沈陽抗美援朝烈士英名墻上,我們找到了“史文才”這個名字,“財”與“才”一字之差,我們多么希望不是一個人啊。于是,我們又根據遼東省西安縣德鳳村這個地名尋找。遼東省西安縣現為吉林省東遼縣,我們聯系到了東遼縣泉太鎮黨委書記韓鵬和東遼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副局長朱治媛,經過他們確認,“史文財”就是英名墻上的“史文才”。
也就是說,1953年10月28日,孩子犧牲至少一年了,母親還在盼著兒子回家。
責編:楊東溟審核:徐曉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