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規加強中小學管理,規范辦學行為,近日,重慶市教委印發了《關于加強中小學管理規范辦學行為的通知》,對中小學考試、作業等作出具體規定,要求嚴格控制每日作業總量和時間,拋出推行作業免檢、每周無作業日探索試點等等一系列“減負大禮包”。那么學校都在如何為學生“減負”?記者帶你一探究竟。
現在的小學生做作業到底會花費多長時間?會不會做到很晚甚至熬夜?華潤謝家灣小學五年級學生家長高曉鳴告訴記者,她自己的孩子從來沒有做作業到半夜,她也沒聽說身邊朋友的同齡孩子有如此經歷。
“我孩子現在已經五年級,并沒有因為年級升高而感覺一下子負擔變重,總體感覺很平穩。”高曉鳴告訴記者,孩子一般4點半放學,回家后都是自己安排作業時間,吃飯之前就能完成。偶爾有事情耽誤了,最多七八點就能完成,在她看來,孩子做作業是件很輕松的事情。
高曉鳴孩子輕輕松松就能完成作業,這并不只是個例,華潤謝家灣小學副校長羅鳳告訴記者,在華潤謝家灣小學里上學的孩子都是如此。
“減負提質是大家所關注的,我們也一直在探索,學校通過課程改革取得一定成效。”羅副校長告訴記者,學校通過課程整合,減少無效學習內容和時間,提高課堂效益,“課程整合,是在國家教育部要求的基本課程目標、內容、總課時不變的前提下,對教材進行重組和優化,同時減少大量機械、重復的練習。”
“整合,不是簡單的加減,而是滲透與鏈接。”羅副校長介紹,孩子們的立場、體驗、成長是校園生活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學校根據不同年級、班級、課型進行分層、彈性實施,改良了校園生活方式和小學教育形態。
“在課堂上,我們老師會帶著孩子通過實踐、體驗、操作、交流等有效方式來進行教學,所以不需要布置機械重復作業來鞏固課堂內容,孩子也不會存在課業負擔重的問題。”此外,羅副校長介紹,一、二年級不會布置書面家庭作業,三到六年級學生做作業的時間也會控制在一個小時內。
“老師會研究怎樣的作業讓孩子更感興趣,布置的作業都是難度適中,學生能夠自主完成的,所以也不需要家長深度參與。”她同時也表示,也歡迎家長主動關心、參與孩子家庭作業檢查也。羅副校長認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學校和家庭都應該擔負起各自的責任,老師和家長都不應該缺位。
華潤謝家灣小學不僅讓學生“減負”,也讓家長丟下不少“包袱”。今年9月,開學第一天,學校就倡導全體教師,取消規定家長為孩子們的家庭作業檢查簽字的要求。
二年級的語文老師代成容表示,作為老師,要分清自己的責任,認真批改作業是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在我們二年級,所有的老師都沒有強迫家長每天簽字和寫評語,更沒有讓家長批改作業的現象。”
不僅僅華潤謝家灣小學,重慶市教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重慶各個學校都在為學生“減負”開動著腦筋。
在南岸區怡豐實驗學校,將標準的40分鐘課堂進行校本化實施,以“5+35”的模式展開教學。每節課開始的5分鐘,學生輪流根據當堂課主題自行準備經典誦讀或課前演講,由老師和學生共同點評。教師在35分鐘內完成教學任務,真正實現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同時,學校也嚴格按照規范進行作業管理,低段不布置作業,中段作業時間控制在半小時內,高段1小時內。此外,學校還為各年級編寫了校本閱讀教材,用學生自主閱讀和親子閱讀豐富學生課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