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南平污水處理廠
“排水渠終于不再是臭氣熏天,生活污水也不會直接流到長江,我們的心頭舒坦多了。”日前,隨著位于巫山縣廟宇鎮永安村總投資2900萬元、占地7944平方米的廟宇鎮污水處理廠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多年來困擾大家的環境問題終于解開,當地群眾拍手稱快。
新建成的廟宇鎮污水處理廠是我市治理鄉鎮污水的一個縮影。自2015以來,作為全市鄉鎮污水處理設施 “投、建、管、運”一體化運營平臺,重慶環保投資有限公司(下稱“重慶環投公司”)圍繞綠色發展,以治理鄉鎮生活污水為契機,推進環保投融資體制改革,走出了一條“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建設新路徑。
體制“破冰”,引來“源頭活水”
一直以來,鄉鎮污水處理都是一個大課題。
早在1995年,我市就啟動了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至2015年6月,全市累計建成809座鄉鎮污水處理廠。
“受制于各方面的原因,這些污水處理廠從建成到運行都呈現出一些天生的缺陷。”重慶環投公司相關負責人坦言,此前,全市鄉鎮污水處理廠數量多、規模小、分布散,且建設業主多、管理體制不順、專業化運營管理技術水平不高、工程建設和設施運營資金投入不足。在這樣的情況下,已建成的設施中,約300座停運、半停運,無法充分發揮污水處理的作用。“按原來的路走已難以為繼,必須用新模式、新路徑和新辦法來解決。”該負責人說。
2015年5月,經市委、市政府批準同意,重慶環投公司正式注冊成立。按照職能定位,全市鄉鎮污水處理設施交由重慶環投公司負責“投、建、管、運”一體化運營,各區縣政府同步實施配套管網建設。各區縣政府與重慶環投公司簽訂建設運營合同,以購買服務的方式支付污水處理服務費,市財政安排專項資金,給予差異化補貼。
一條體制“破冰”之路由此開啟。兩年來,重慶環投公司通過優化建設管理體制、資產管理體制、過程監督機制、運維管理機制,理清了改革思路。
截至2016年底,全市36個涉農區縣均與重慶環投公司簽訂了鄉鎮污水處理設施PPP項目戰略合作協議、建設運營合同、運維移交合同等合約性文件,建設、運維工作全面移交。
提檔升級,邁出領先步伐
2015年,我市提出目標:到2017年底,實現鄉鎮(含撤并鄉場鎮)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
如何實現這一目標?重慶環投公司充分發揮中央及市級專項資金作用,通過市場化運作,融資解決建設資金這個首要問題。2016年、2017年,我市分別新建成428座、347座鄉鎮污水處理設施。截至2017年底,新建設施基本完成建設,實現了2015年提出的既定目標。
與此同時,全市污水處理設施運維管理水平顯著提升,鄉鎮污水治理產業逐步規范,大量污水處理技術人才往重慶聚集,形成了“西部效應”。
截至今年底,全市34個區縣的960座設施移交環投公司運營管理,日處理規模已達61萬噸,基本實現了鄉鎮污水處理設施運行專業化、操作程序化、管理規范化。由此,過去廠區無人值守、廠容廠貌破敗、設施設備破損嚴重、處理工藝落后、管網破損嚴重等運行管理問題從根本上得以扭轉。
重慶環投公司還撬動社會資本進入鄉鎮污水治理領域,實施第三方治理模式。對具備在市場條件下運作的項目,通過招標進行設計、施工,引入了42家有實力的三方運維單位,進行日常運營管理,促使一大批本土有實力的企業參與投標和競爭,既保障了民生工程的順利完成,又充分調動和發揮出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帶動、扶持和規范了本地區環保產業的市場。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實現一江碧水兩岸青山,是重慶人民的“美麗中國夢”。重慶環投公司通過“統一標準、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統一運維”的一體化建設與運營,全力推動鄉鎮污水治理良性發展,全市污水處理產業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方向發展,充分發揮出鄉鎮污水處理設施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切實保障了市委、市政府這一重大改革決策順利推進。
據悉,重慶環投公司計劃在2020年前完成400座已建成設施改擴建,各區縣將同步完成已建成設施的配套管網完善和改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