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兩江新區已形成了以照母山科技創新城、水土兩江云計算中心為代表的數字經濟產業鏈,為建成數字經濟產業集聚區提供了有力支撐。 兩江新區供圖
1秒鐘下載10G高清電影;汽車在賽道馳騁,駕駛員卻遠在千里之外;虛擬現實、遠程機器遙控、遠程緊急救援……這些常出現在科幻電影里的片段,正悄然走進我們的生活。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簽約的未來項目。
停車云給你引路、分享車位
駕車到商圈,周圍有哪些停車點?進了停車場,距離電梯口最近的車位在哪里?未來,這些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回答。此次簽約的項目中,浙江進取科技有限公司計劃在兩江新區設立子公司,發展重慶智慧靜態停車產業。
作為阿里云城市大腦合作伙伴,進取科技將與阿里云共同推出靜態交通解決方案。
進取停車公有云平臺,是基于阿里云計算技術、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開放式停車云平臺,用戶可以享受到“出行建議”、“停車誘導”、“便利支付”、“車位分享”等服務。
同樣為車而來的科俄斯智慧科技(重慶)有限公司簽約項目,將立足大數據,為汽車排放控制技術的開發提供大數據分析支持。重點針對新能源汽車和傳統汽車排放控制技術的開發,提供基于大數據建模的仿真測試系統。
“智慧引擎”懂學生懂老師
在今天簽約的項目中,人工智能是一個熱點關鍵詞,不少項目都與它有關聯。比如重慶課堂內外智匯科技公司落地的“智慧引擎”,就是一個“人工智能+教育”的智慧服務系統。
有了這個系統,就可以基于對數據的挖掘、處理和分析,針對每個學生不同的學習狀況,為他們提供個性化服務,為用戶提供更智慧、更精準的學習服務。
“這個系統不僅可以洞察知識點難度,還能智慧評測每一個學生對于不同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智匯科技CTO張冰雪說,這樣就能為教師提供全面、實時的學情分析。不僅如此,“智慧引擎”還可以通過數據為學生的下一步學習提供建議,減輕教師負擔。
數字科幻橋段將變成現實
此前,中國移動5G聯創中心重慶開放實驗室落戶兩江新區。重慶電信云和大數據中心主任張康表示,重慶電信將在重慶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建立物聯網,面向全國的NBICT,以及在水土片區設立云中心,并在今年6月開建5G試驗項目。
1秒鐘下載10G高清電影;汽車在賽道馳騁,駕駛員卻遠在千里之外;虛擬現實、遠程機器遙控、遠程緊急救援……這些常在電影中出現的數字科幻橋段,都將逐漸變成現實。
張康預計:“僅此一項,每年就可以給產業園帶來20億元的產值。”
而在2017年,騰訊“重慶水土云”項目已正式啟動。其中兩江云計算數據中心將為該項目提供11000個機柜,共計16000臺服務器。
兩江云計算公司技術總監王東表示:“待服務器全部交付使用后,重慶將成為騰訊在西南片區的核心網絡節點,重慶的騰訊用戶將不必使用直連的其他地區的服務器,屆時用戶可享受到更快捷的服務。”
“超算中心”孵化數字新企業
“浪潮正在規劃搭建重慶超算中心。”浪潮重慶公司總經理康凱說。作為國內領先的云計算、大數據服務商,浪潮集團2014年與重慶市簽署合作協議,合作內容包括云計算中心、行業云平臺、大數據運營、西南研發中心等。
康凱表示,浪潮搭建的重慶超算中心,未來將重點助力人工智能等產業在當地的發展。
“此外,浪潮還將通過開放海量數據的方式,在重慶帶動孵化200家從事數據采集、數據加工、數據應用的大數據創新企業。”康凱說,浪潮將在重慶重點培育工業制造領域的大數據應用。
記者了解到,浪潮(重慶)云計算中心作為重慶市電子政務云平臺承載數據中心,目前已具備800個機柜服務能力。電子政務云平臺已上線511家單位,上云1020個業務系統,上云主機2430臺。
本報記者 羅永攀
■數說重慶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
40.8平方公里
一期規劃面積約20.8平方公里,其中照母山片區13平方公里、水土片區4.5平方公里、龍興片區3.3平方公里;
二期拓展區面積約20平方公里,其中龍興片區10平方公里、水土片區10平方公里,作為產業拓展用地。
三大類產業
1.數字基礎型產業
以數據采集、數據存儲、數據清洗、數據分析挖掘、數據可視化、數據交換交易等為重點,普及采集終端、建立完善數據采集體系。
舉措包括:加快推進兩江云計算中心建設,擴充數據存儲能力,拓展數據分析和可視化業務,深入挖掘數據商業應用價值,創新數據交易模式、建立數據交換交易體系,加速發展數字基礎型、資源型產業等。
2.數字應用型產業
引進通信設備、電子元器件等電子信息制造產業;運用大數據智能化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智能化改造;積極布局虛擬現實、可穿戴設備、人工智能等新興前沿領域,增強面向物聯網、可視計算等領域的技術服務和應用能力,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3.數字服務型產業
大力發展“互聯網+”“大數據+”“智慧+”等新型業態,推動數字技術與現代服務業的融合發展,形成數字服務型經濟新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