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能源革命,實現能源轉型,是全球經濟、社會、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國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與此同時,如果推動農業發展新格局同樣也是未來重點工作。中城銀信則以新能源作為突破口,成功探索出一條以光伏+大農業的新路。
據悉,中城銀信是一家現代化綜合性金融控股集團,秉承“產融結合”的發展理念。目前,公司主要深耕大農業、清潔能源、深度休閑旅游等領域。“光伏+三產融合”項目正是中城銀信的創新理念:它以光伏為核心特色產業,打造立體化項目,實現了農業一、二、三產業的跨界融合。
從清潔能源領域切入市場,重點布局天然氣與太陽能光伏發電是中城銀信近些年一直在努力的方向。為響應國家天然氣行業改革政策,積極布局三四線城市的天然氣市場。面對外界“大農業不好做”“清潔能源已過時”的質疑時,中城銀信董事長張佩宏表示:做金融,做企業不應該只在狹隘的金融范疇內做簡單的事情,更應該去承擔大企業應該承擔的金融責任和社會責任,做更多利國利民利后代的事情。
以中城銀信在吉林省梅河口的25兆瓦的“光伏+三產融合”項目為例,在冬季晝短夜長、日照不充足的情況下,項目電站依舊每日發電約12萬度左右。作為一種可再生清潔能源,光伏在節能減排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該光伏發電站每日可節省近30噸煤,大約減少二氧化碳氣體排放78.6噸,二氧化硫0.25噸。
在牢抓清潔能源的同時,助農這個點中城銀信同樣沒有落下。該項目通過運營光伏電站、膨化秸稈飼料加工廠、農業大棚等來充分吸納就業人員,為當地百姓增加大量就業機會;項目還從光伏項目上網電價收入提取1分錢/度用于補貼無勞動能力、患有疾病的居民。真正做到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大的目標方針。
正如張佩宏曾在媒體采訪中表示:產融結合后的立體化產業模式,將“刷新”傳統產業。所謂的立體化產業模式,即通過機械化、規模化,降低成本,增長效益,通過整合資源,解放農村勞動力,增加農業收入,使農業從“勞動密集型”轉向“創新驅動型”。
中城銀信說到了,也做到了。在經營過程中堅守產融結合的道路,走出一條新路,該創新相信會在未來給予新能源與大農業發展更多參考與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