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閉、“跑路”等負面消息不斷的網貸行業,目前進入了合規備案登記的最后沖刺期。根據監管時間表,最遲2018年6月底之前,P2P平臺必須完成整改驗收、備案登記工作。
雖然網貸行業備案終極大考臨近,但目前平臺整改難言樂觀。專家預測,從全國來看,能夠拿到首批備案的平臺可能不會超過400家。備案工作進入最后沖刺期,網貸行業大洗牌加速上演。網貸之家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18年1月底,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下降至1906家,1月網貸行業成交量2081.99億元,環比去年12月下降7.39%,創下近11個月新低。
浙江省備案指引出臺后,可溯金融第一時間進行了詳細解讀,并嚴格按照備案要求對平臺個方面進行了優化調整,目前正在積極申請備案。一直以來,可溯金融合規排名穩居全國第一梯隊,綜合實力位列網貸行業前50強,在業務水平、風控水平、合規建設等方面的努力和成果,不僅得到了眾多同行的認可,更是多次受到第三方權威機構的點贊。
自2014年成立以來,可溯金融堅持擁抱監管,積極踐行合規。從取得ICP許可證到三級等保備案,從2017年3月北京銀行資金存管上線到運營數據實時披露,每一步都展示著可溯金融擁抱監管的堅定態度和實際行動。
在風控層面,可溯金融不斷構建以各級運營中心為核心體系的風控審核,借助運營中心模式拓展三級渠道,通過保證金模式設立“防火墻”,68道風險防護,確保平臺投資人的資金及信息安全。
6月底前能否備案,成為P2P平臺存活的關卡。大限將至,各大P2P平臺可謂上演了“生死時速”。有的平臺忙著完成合規整改工作,有的平臺自動宣布“清盤”,而“跑路”的平臺也還在出現。可溯金融表示,2018年的備案對網貸業意味著大洗牌,也是行業從野蠻發展走向合規理性的分水嶺。時間表的最終確認意味著,能夠順利通過此次備案的平臺可以獲得繼續發展的機會,否則就被淘汰出局。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無疑要擦亮雙眼,避免在備案沖刺階段“踩雷”選錯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