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人,走同樣的路,結局會一樣嗎?答案是肯定的,就算同一個時代的人,去走同樣的路,也會有不同的結果。近日,一則有關80后創業明星茅侃侃家中自殺的消息,迅速走紅網路,成為年終歲尾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焦點。十年前,茅侃侃、李想、宋光成、戴志康等一批80后創業者被媒體捧上了天成為弄潮兒,茅侃侃去世后,大家把目光又投向了這些年少成名的80后創業者,四川省人大代表、中國80后創業標兵、現巧思企業集團董事局主席宋光成,最近因80后創業話題被國內外媒體重點關注和報道,他和茅侃侃同為80后創業明星,卻走上了不同的創業道路,結果也儼然不同,令人唏噓!
80后創業者,機遇與挑戰并存
中國的創業無疑是充滿危及與機遇的!表面看上去風光無限,而一旦選擇成為了一名創業者,便意味著他的一生從此將與壓力、競爭、勞累、焦慮結伴而行,再也不得輕松。融資難、賺錢難、團隊招人難、合伙人撕逼、競爭對手抹黑、用戶找不著……創業維艱,分秒定輸贏,這似乎也可以用中國歷史上流傳的一句話進行解釋: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也,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創業永遠不是一件風平浪靜的事,創業者需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敢于開拓進取,更需要堅韌的精氣神”,宋光成語重心長地的表示。雖然是80后的企業家,宋光成卻有著十多年的創業經歷,有著這個年齡段少有的成熟與老練。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關鍵是努力沉淀自己,即使在創業初期面臨沒人、沒錢、舉步維艱的境地,天生愛折騰的性格反而讓宋光成越挫越勇,斗志滿滿。
茅侃侃,曾經一路坎坷,一路起伏跌宕,有過心酸,也有過輝煌,曾一度成為媒體爭相報道的創業天才。他為什么會選擇打開家里的煤氣,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其中的壓力與挫敗感或許只有他自己才能知道。和茅侃侃一樣,不少創業者都為了自己的夢想而活著;不過,誰也不能去指責夢想,馬云也說過:“有夢想總是好的,萬一實現了呢?”不過在現實中,創業總是九死一生,甚至是死里逃生,攤子越大風險就越大,創業者應該對創業存敬畏之心,踏錯一步萬劫不復。對于日前國內創業環境的復雜化和艱難性,宋光成卻有自己一番見解:“對于新時代企業來講,多年的積累正遇到國家創業熱潮,多年發展不斷規范,正趕上金融紅利時代,這是百年不遇的時代機遇,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正是我們這些創業者的風口。”
80后創業者,有韌性才能堅持到底
每個人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在屬于自己家的環境中不斷的錘煉,不同的生活環境造就了不同性格的個體,不同的個體形成了錯綜復雜的社會。當然,雖是不同性格的人也會走到一起發展成一個大的朋友圈,而在這樣一個龐大的朋友圈中,人的性格在某些方面也會悄然的發生一些變化。不同的環境與性格便會造就不同的人生。宋光成與茅侃侃,骨子里的性格是不同的,前者堅韌、抗壓能力強,能屈能伸,更加理性;而茅侃侃無疑更多的是憂慮與焦躁,執著于直觀的感受。每個創業者在創業的一瞬間,最重要的是造就自己內心的能量,創業者永遠要具有真正的判斷力和內心的定力,更需要大智慧、大擔當、大格局,勇于開拓進取。
宋光成與茅侃侃,都是這個時代的英雄。他們敢于挑戰人生,挑戰自我,挑戰未知的壓力,與眾不同。談到創業,以前不少人都認為,創業是那些膽子大,沒有出路的人才會選擇的,今天不一樣了,市場在瞬息萬變的變化中迭代,創業的人有時焦慮,沒有創業的人一直焦慮。創業本來就不是一個容易的事情,因為你需要的生產要素不可能都擺在你面前,如果想創業就要自己積極主動去整合。以往的經歷鍛煉了我的膽識與勇氣,積累了寶貴的創業經驗,更加寶貴的是凝聚了創業者的積極、樂觀、堅定、果敢的精神,并且用這個精神影響感召了所有志同道合的創業伙伴。
宋光成說:“創業者需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僅需要腳踏實地,更需要有責任擔當和長遠的規劃。”進過多年打拼,如今宋光成旗下的巧思企業已經發展成為以地產、商業物業、醫療健康、酒店管理為主體產業的多元化集團企業。巧思企業憑借其雄厚的資本實力、豐富的人才儲備、國際化管理團隊優勢,在北京、成都等城市及主流城市運營管理著數十個商業項目,成為在新時代下正在崛起的中國代表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