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剛過,配合著千家萬戶紅紅火火過新年的熱烈氣氛,“舌尖3”在央視熱播引發街頭巷尾熱議不斷之時,記者從央視獲悉,又一部尋味紀錄片《源味中國》將于2月26日登陸CCTV-4晚間十點黃金檔。
據央視節目部門有關人員透露,即將播出的《源味中國》紀錄片是由農業部綠色食品辦公室和北京江橋國際傳媒有限責任公司共同出品,是中國首部反映農產品地理標志主題的大型紀錄片。央視將該片安排在春節期間“舌尖3”之后播出,也是看中了這部片子與“舌尖3”在定位和內容上的聯系和不同,它關注的是中國味道的源頭,是中國各地獨特的食材,以及這些食材背后的山川地理和農人故事。
記者聯系到《源味中國》紀錄片攝制組,總導演趙暉透露,《源味中國》紀錄片定位于“以味探源,以源說味”,通過55種地理標志農品和55個匠心農人的故事,以一年四季輪回的農耕場景為主線,全景化、故事化、藝術化地推出熱土、時令、心田、藥食、繁衍、守護、煙火七個敘事主題,每個主題以不同地理場景中的農人故事進行演繹,再現了中國地理標志農產品背后最具中國味道的鄉滋、鄉味、鄉戀、鄉愁,讓億萬觀眾跟隨紀錄片鏡頭,在如畫的江山和濃濃的鄉愁中,品味這片孕育了華夏五千年文明的土地所滋養出來的源味中國。
《源味中國》總制片人馬全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源味中國》紀錄片與眾多美食類節目最大不同的關鍵詞就是“地理標志”,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食材,這種獨特的食材就是當地獨特的味道地標。截止到2017年底,農業部已經審核登記了2242種地標農品,每一種都是具有明確限定的地理身份的,產量都是有限而稀缺的,營養和味道都是特別的,它們構成了具有中國地理版權的中國味道。
馬全利說,《源味中國》其實早在2015年夏就由農業部立項并開始拍攝,之所以在兩年半之后才與觀眾見面,一是因為農業部審定登記的國家級地理標志農品種類繁多,要從里面選擇最有代表性的農品確屬不易;二是拍攝農產品與其他題材不同,它是有自然生長周期的,很多農品的拍攝要等時令,而且一次不行再補拍可能就要一年后;三是最獨特的地理標志農產品往往生長于自然生態純凈原始但交通不便的地方,拍攝起來難度可想而知。但正如劇組在拍攝湖南保靖黃金茶時所采集到的一首土家采茶山歌中所唱的那樣,“只要二人情意好,冷水泡茶慢慢濃”,而《源味中國》紀錄片正是一部“冷水泡茶慢慢濃”的匠心之作,值得全國觀眾期待。
武穴佛手山藥:吃貨的信仰,只生長在佛教圣山上
產地:湖北武穴,地理坐標:東經115°22′-115°49′,北緯29°50′-30°13′
江津花椒:正宗重慶麻辣味道之源
產地:重慶江津,地理坐標:東經105°49-106°38ˊ,北緯28°28ˊ-29°28ˊ
留壩蜂蜜:秦嶺深處的中華土蜂百花蜜之源
產地:陜西留壩,地理坐標:東經106°38′05″-107°18′14″,北緯33°17′42″-33°53′29″
石柱莼菜:“莼鱸之思”的江浙味道,如今只能在重慶深山找到
產地:重慶石柱,地理坐標:東經108°23′-108°33′,北緯30°07′-30°18′
走馬葛仙米:末代皇帝溥儀念念不忘的宮廷食材
產地:湖北鶴峰,地理坐標:東經109°8′-110°3′,北緯29°39′-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