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井忠三vs首期學員精彩問答集錦
編輯/琪琪
“一個人一次只能問一個問題!”主持人
“可是我有一本子的問題想問…”學員
“不行!”主持人
3月2日下午,松林私塾第一天的首位講師結束課程后,學員們終于等到了問答互動環節。
被譽為日本零售之神的無印良品MUJI前社長松井忠三,雖已年近70,可他全程站著完成了自己一天的講解,看到學員們翹首期盼,他依然精神奕奕,也同樣期待大家的提問。
別看眼前的風雨,要看長久的氣候
學員提問:
我是做服裝的,MUJI的商品版圖中,服裝也是很重要的一塊,想問松井先生,服裝是極受氣候影響的行業,該如何應對季節的變化,不論刮風下雨都可以把衣服賣好呢?
松井回答:
是的,服裝非常受季節的影響,你問我要怎么應對,這個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當你的店開在不同的地方或者國家,必須依照當地的氣候來預判。
拿MUJI的秋裝來說,在歐洲8月1日就上線了,而15天后,會陸續在中國和韓國上線;
等到了9至10月份,就該輪到日本上線了,接下去就是新加坡、菲律賓這些國家。
能看出,每個地區的上新是按照季節的變化依次而來。
一般來說,上新后3個星期就能看出端倪,接下去這些款式到底是加速鋪貨還是放緩收縮就會一目了然。
如果賣得好就要調整供應鏈,暢銷品力求快速鋪貨,能空運絕不海運;如果滯銷也要馬上調整,不能造成庫存。
季節這個東西有時候確實很難捉摸,有些國家季節轉換很快,剛上長袖就會緊跟著上短袖,這時候就要快速應變。
溫差變化太大的自然氣候不是人為可以控制的,但是人可以對長期的氣候變化有一定的預判,別太在意眼前的刮風下雨,而是要看到一年的氣候變化,以此來調整自己的銷售策略。
不賺錢肯定是哪里出了問題
學員提問:
我是來自五糧液的,不知道松井先生有沒有聽說過在中國有個酒類的垂直連鎖店1919。
它在全國有1071家門店,比無印良品的842家還要多,不過它在2016年局部虧損,2017年局部盈利,今年融資6.6億。
我想問酒類連鎖店如果想向無印良品學習,不知道下一步該怎么走,松井先生是否有好的策略?
松井回答:
1919嗎,抱歉,我不太了解這個品牌。
但是如果真的有1000多家門店卻不盈利,那我覺得,這個商業模式本身可能有問題,要找出原因,把不賺錢的模式變成能賺錢的模式才行。
聽你這么介紹,我猜測1919應該是只銷售不生產的店,那就分析它的收益來源。
如果不生產,那么進貨就極其重要,要有合理的毛利結構;
其次,很少有消費者每天都要買酒,所以勢必會有庫存,那么庫存管理也很重要。分析出暢銷品和非暢銷品,依據銷售的情況來進貨,這樣可以從源頭上保證銷售的情況。
其實除服裝以外,有很多領域的商品銷售趨勢都是可預見的,綜合這個商品的銷售環節,倉儲采購環節,還有消費者的喜好,以及競爭對手的情況等,來制定自己的銷售策略。
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提高員工的滿意度,員工的滿意度高了,離職率才會低,這是企業經營的核心,員工是可以為自己貢獻自己的智慧的,很多時候,他們比領導更智慧。
可能日本和中國的經營環境還有經營思路會略有不同,1000多家店卻多年虧損,我很難理解。
但我覺得,不賺錢就肯定有問題,解決問題是經營者的責任,如何解決,可能還是要從體制和模式這些源頭上的問題來思索。
每開一家店就一定要賺錢
學員提問:
我是來自茶葉行業,我知道無印良品在開店中非常注重選址,這方面我很想了解,開店布局中有哪些是我們要重點考慮的,或者說有哪些側重點?
松井回答:
MUJI的選址制度很嚴格,有很多的準則,所有的準則都是為了達成一個目的;每開一家店都必須賺錢。
很多品牌和業態開店,需要開5、6家店后才能覆蓋成本,實現盈利,但是MUJI不這么做,我們是希望每開一家店都要賺錢,為此要做很多事情。
選址是一件麻煩事,尤其在美國、歐洲等地,想找能快速盈利的店鋪,很難!
之前,我們國外選址會通過中介,可是后來發現,中介的推選無法滿足我們的需求。
后來,我們決定派員工自己在當地找,往往是從多個備選中精挑三個店鋪出來,最后三選一。
三選一會非常有利,優中選優,有助于開店后實現一年或者一年半就盈利。
走到消費者的前面去
學員提問:
想問松井先生,在中國經濟大轉折過程中,對消費者會有什么影響,對零售業有什么影響,您有什么好的應對策略可以讓大家借鑒?
松井回答:
1974年的時候,日本也經歷過經濟下滑,當大環境在變的時候,人們的消費意識是一定會改變的。
比如,人們不去百貨公司了,改去超市了,再后來改去便利店,再后來改去電商……
消費者是一直在改變的,所以我們自己的商業模式也要跟著改。其實改變不是為了其他什么原因,就是為了自己的消費者。
要說如何應對?
就是要跟自己的顧客進行溝通交流,應對他們的需求,甚至有時候還要趕超他們一步,走到消費者的前面去。
事實上,我們很多時候是在用現有的商品去競爭,要敢于嘗試新品,用新品去試錯,在變化中找商機,找到最合適的商品,不過能做到這一點的,需要企業有很強的執行力。
從不害怕生產廠家會跳過我們
學員提問:
請問松井先生,MUJI創造了那么多爆品,這么多年也培養了很多人才,那你們不怕生產廠家越過你們直接自己切入市場嗎,你們會采取什么策略或手段,為自己的零售平臺建立防御機制呢?
松井回答:
MUJI的商品一般都是我們和生產廠家一起研發的。
在選擇合作廠家前,我們有一個首要原則就是,要理解我們的哲學。
前面我也說了,我們的哲學包括“有理由的便宜”、“只生產看的到本質的產品”等,這是MUJI的核心理念。
如果一個廠家技術很好,可是不理解我們的哲學,那一定是不會合作的。
另外,任何與我們合作的廠家都會與我們簽署合約,我們委托他們生產的商品只能我們獨家銷售,不可以給別人銷售。
還有一點很重要,盡管是聯合開發產品,但是我們的產品一定要超過廠家目前可生產商品的品質。
怎么理解?
就是我們要給商品增加附加值。
比如一個廠家生產普通的背心非常棒,但是我們會讓他生產帶罩杯的背心;
比如有些廠家生產印染的商品很棒,但是我們會自己提供染料廠家,而這個染料來源于更上一層的供貨商,我們會自己去和供貨商談。
SPA就是這樣,需要方方面面的事一起來做,如果自己不去開發上游,企業就會很難生存,SPA企業就是要走在廠家前面,這樣就不會害怕他們越過自己切入市場。
SKU是一樣的,因地制宜就行了
學員提問:
我的主業是企劃設計,負責服裝買手店,還有一些個性小店的設計,想問松井先生,不同的店要怎么規劃產品的匹配,如何挑選SKU才能做到更好的盈利?
松井回答:
在MUJI的店鋪中,最小的只有100來平,最大的有3000多平,我們有7500多個SKU,一般來說鋪貨的準則就是,大店選5000個SKU,小店選2000個左右。
其實我們在全球選擇商品的標準都是一樣的,全球統一配備,唯一不同的是,會根據不同國家消費者的愛好來稍作調整。
比如同樣是床,有些國家喜歡大床,有些國家喜歡小床,那我們就會根據消費者的反饋來鋪貨。
例如食品,各個國家的管制不同,那就按照不同國家的標準來開發。
我們在很多國家都有生產商,但是產品品質都是按照日本的品質來要求,如果是一些非日本規格的商品,那就會根據當地的要求來生產,我想未來國外規格的商品會增多,未來隨著需求的多樣化,應對不同消費市場的商品會增多。
那設計也是如此,根據不同國家的喜好來,雖然風格不同,但是我們的哲學是一樣的,不論店鋪大小,風格必須一致。
互動時間有限,可學員們意猶未盡,大家對近距離聆聽松井忠三的分享感到很難得,也覺得深受啟發。
后面兩天的課程依然是重量級嘉賓到場,更好的經營策略和理念一定會讓松林私塾的學員收獲更多。
傳統零售深陷泥沼、電商紅利消失殆盡!2018,新零售即將大爆發,企業要彎道超車~搶跑新零售快車道,請戳留言報名松林私塾,跟日本無印良品神話締造者[松井忠三]和中國新零售第一人[林翰],學&做新零售、打造行業百億新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