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女士兩個兒子購買游戲裝備的消費記錄。
兩兒童玩游戲花掉5萬多 家長投訴獲騰訊網易退款
騰訊稱可退還80%,并封兄弟倆賬號;網易承諾全部退款
南都訊 記者張林菲 10天內,銀行卡里5萬余元不翼而飛,廣州的高女士沒想到竟是自己的兩個兒子所為:10歲半的小杰(化名)和9歲的小翔(化名)寒假10天內在騰訊、網易和4399多款手機游戲中共計消費5萬余元。這些消費,高女士全不知情。她隨后向騰訊、網易公司投訴,要求公司全額返還游戲支出。昨日,南都記者了解到騰訊已同意部分退款,網易則承諾全額退款。
玩手游買裝備
兩子花掉5.5萬
高女士告訴南都記者,小杰今年10歲半,小兒子小翔今年9歲,由于高女士夫婦平時工作繁忙,兄弟倆被送往同一所寄宿小學,為方便聯系,高女士給兄弟倆配了手機,“很小就會玩手機游戲,讓他們不要玩,他們說同學都在玩”。
3月2日,高女士像往常一樣在手機銀行上查詢上月房貸扣款記錄,卻發現賬戶上憑空少了5萬余元。“這個卡只用來扣房貸,平時都不用,也沒設短信提醒”,高女士立即聯想到兩個兒子的手機上綁定有該銀行卡,“今年寒假他們說要給同學發微信紅包,我沒多想就把支付密碼跟他們說了”。
打開兄弟倆手機里的微信錢包支付記錄,高女士傻了眼,“全是騰訊充值、零錢充值和4399手機游戲在扣錢”。南都記者從高女士提供的微信支付賬單截圖上看到,從2月15日到2月24日,兄弟倆手機上共有200多筆交易記錄,最高的一筆消費是1296元,2月賬單合計支出55289元。
高女士表示,對這些消費支出她并不知情。當晚,兄弟倆周末放學回家后,高女士詢問他們手機上扣款的去向,小杰稱“都買游戲裝備了”。小杰告訴南都記者,自己和弟弟在寒假一同玩騰訊旗下的王者榮耀和網易公司的荒野行動等游戲,“同學都在玩,有人嘲笑我,說我很弱,不會充值,買裝備會更厲害”。
騰訊同意部分退款
網易承諾全額退款
高女士認為,兄弟倆都是未成年人,在游戲中購買裝備未受家長監督,游戲公司理應退還消費支出。3月2日,高女士致電騰訊客服,留下了兄弟倆在游戲中的賬號和支付單號,要求騰訊公司全額退還游戲消費金額。
高女士稱,3月3日,騰訊公司電話告知她查明小杰和小翔在騰訊王者榮耀、C F手游、Q Q飛車游戲中共計消費37000多元,需高女士提供家長父母身份證、家庭戶口本和兄弟倆玩上述三款游戲的3分鐘視頻,以證明游戲消費支出確系未成年人所為。當日,高女士將相關資料郵件發送給騰訊公司,對方回復開始受理,并將盡快給出處理方案。
同日,南都記者跟隨高女士來到位于廣州市天河區的網易公司,高女士同樣要求網易公司全額退還游戲消費。工作人員留下高女士的身份信息和兄弟倆的游戲賬號后,稱因當日是周六,游戲制作團隊人員暫未回復,核對查明后將會電話告知高女士處理結果。
去年2月,騰訊推出了“騰訊游戲成長守護平臺”,南都記者登錄平臺發現,家長提供手機號碼、孩子游戲賬號、密碼和孩子身份證信息,即可關聯孩子賬號。關聯后,家長可收到游戲提醒,掌握孩子的游戲進出、游戲時長和消費信息。對此,高女士表示自己并不知道有此項功能。
去年5月,騰訊旗下王者榮耀游戲要求所有用戶實名認證注冊。小杰告訴南都記者,弟弟小翔去年7月份暑假開始玩王者榮耀,注冊時需要輸入自己的身份證號碼。注冊后,每天可以收到未成年人游戲不能超過一小時、系統強制退出的通知,但購買裝備支付時,“只有那種每天買東西買到多少錢不能再買了、只能第二天買的通知”,而據小杰說,這種通知每個玩家都能收到。
昨日,南都記者從高女士處了解到,網易公司核實兄弟倆在游戲中消費9700多元,承諾可全部退款。騰訊公司表示,因購買的裝備已使用,可退還80%左右的游戲消費支出,退款后將對兄弟倆的賬號進行封號。高女士表示,對于兩家游戲公司的處理方案可以接受,并將繼續追回其子在4399游戲中的消費。
律師分析
未成年人買游戲裝備是無效民事法律行為
廣東廣信君達律師事務所的朱光輝律師表示,網絡游戲是互聯網公司服務商提供的服務,消費者享受了服務理應支付對價。但此事中,由于消費者小杰和小翔是未成年人,不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他們所實施的購買游戲裝備的消費行為是無效的民事法律行為,家長可以主張申請無效,要求退款。
至于退款的金額,則涉及游戲公司和家長的責任劃分。我國《網絡游戲管理暫行辦法》第二十條規定,網絡游戲虛擬貨幣交易服務企業應當遵守以下規定:不得為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務。朱律師稱,弟弟小翔的游戲賬號是用自己的身份證注冊的,游戲公司在可以確定對方是未成年人的情況下仍然提供消費交易,理應全額退還小翔的游戲消費。同時,由于家長未盡到監管義務,將微信支付密碼告知了兄弟倆,家長應承擔部分責任,游戲公司可部分退還小杰的游戲支出。
朱光輝也表示,我國互聯網發展迅速,立法有滯后現象,目前此類事件多適用《民法通則》和《合同法》調整,《未成年人保護法》尚未作出相關規定,家長可通過相關法律挽回經濟損失,但未成年人在身心方面的損害卻無法補救。朱光輝提醒,目前互聯網公司在關于保護未成年人游戲消費方面已做出了努力,家長同樣要盡到教育和監管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