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的東風勁吹,“泥腿子”的農村生態電商企業匯通達一步一個腳印以實踐踐行國家戰略。
截至2017年底,匯通達已擁有覆蓋18個省、15600個鎮的80000家會員店,服務5000余萬戶農民家庭;會員店年GMV規模超過2000億元、最新一輪估值超過100億元……
從最初的商品銷售,到對農村流通實體的改造、再到生態疊加和產業賦能,回顧過去5年從默默無聞發展到市值百億的“農村超級物種”,匯通達總裁徐秀賢坦言:“國家戰略是時代的洪流、匯通達很慶幸與之不謀而合。”
率先試水產業化路徑:讓農業有干頭
農業不僅有干頭,還要有說頭、有看頭、有賺頭。“匯通達為傳統農村流通體系賦能升級,讓農民切切實實嘗到了甜頭”,徐秀賢對記者說。
贛南臍橙,臺灣大青棗、福建沙地番薯、冰糖木瓜……匯通達在2017年實現了對50個貧困縣、數百件農產品的反向進城銷售工作。在模式上,匯通達體系內獨有的全國近8萬家會員店迭代了農村O2O商業模式。
“從田間到餐桌”的無時差銷售既讓農民避免了損失,其新鮮品質也獲得了消費者的口碑,收入激勵之下農民進行農業生產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據悉,2018年匯通達定下了幫助500個貧困縣農產品反向的目標,力求幫助更多農產品種植養殖戶賣好、賺到。
行業分析人士認為,區別于純粹的線上電商平臺,匯通達的平臺網絡擁有深度的地方化和落地經營優勢,對于產品經營、市場服務需求等高度敏感,而全國性的平臺特點又便于資源和能力的共享,在經營企業的同時也在微量迭代鄉村商業流通體系,發揮著巨大的社會價值。
搭建職業化信息平臺:助力農民脫困致富
農業產業化之外,匯通達也在考慮賦予農民這個職業更多意義,為農民收入結構的多元化努力。在藍領就業上,從去年10月至今,匯通達和匯思人力資源集團合作在山東滕州地區拓展出27家O2O藍領就業服務網點、采集4500多條藍領求職者信息、成功幫助300多人實現優質、妥善就業。
此外,匯通達還與匯思人力在平臺上優勢融合,將藍領本人、用工企業、政府這三方的資源高效整合起來,提供了一整套綜合服務方案,解決了供需層面的不平衡、不匹配的問題。未來也將在藍領就業領域產生頭部效應,不斷孵化出服務藍領、服務企業的產品模型出來,為藍領“賦能”。
以共享經濟的思路盤活農村存量,匯通達在2017年整合鄉鎮村上現有的運輸力量(人和車),將原本農民家庭、農村小經營者的閑置資源調集起來,對接到物流配送的社會協作大網絡中發揮作用承接訂單。
記者了解到,2017年這項生態業務已經完整覆蓋山東和安徽、共計1927個鎮級站點,帶給農民家庭最高每月近萬元的額外收入。徐秀賢透露,繼安徽和山東試點之后,2018年匯通達微物流將有望在全國8個省份實現落地,幫助當地有閑置車輛的農民增收創富。
綠色產業鏈攜手下鄉:市場化手段助推綠水青山
“金山銀山和綠水青山兩者不可或缺”。為改變農村近年來轉惡的種種環境問題,匯通達將憂慮轉化為了行動。
2017年上半年,匯通達與協鑫光伏達成合作,同成立“萬戶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在農村推廣分布式光伏發電。
而2017年12月,匯通達獲得中美綠色基金5億資金直投,雙方本著“投資綠動中國”的理念,用市場化的方式推動美麗智慧鄉村建設有著重要意義。目前,匯通達和中美綠色基金已經在推進分布式能源、新能源皮卡車、綠色建筑材料、綠色復合肥料等方面開始合作。
談到鄉村振興的美好愿景,徐秀賢坦言企業要“讓農民生活的更美好”,而“讓農村成為城里人向往的地方”雖需要一個過程,但他對此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