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歷來是兩會上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尤其是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以及人工智能等互聯網前沿技術的發展與應用,食品藥品的追溯體系建設已經開始從模糊的設想,逐漸成為了可以執行的計劃和方案。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提及健康中國戰略,強調要創新食品藥品監管方式,注重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提升監管效能,加快實現全程留痕、信息可追溯,讓問題產品無處藏身、不法制售者難逃法網,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吃得安全。
全國政協委員、網易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丁磊也在《關于完善食品、農產品溯源制度,構建食品安全長效機制的提案》中建議,盡快推動食品、農產品追溯工作法制化進程;明確食品、農產品溯源工作主管單位及協助單位,推進兩者間的信息集中化管理;明確食品、農產品溯源強制溯源的品種和時間表,以名優產品為試點逐步推進,實現農產品全部溯源、件件可查;構建“從田間到餐桌”全程監控機制,鼓勵“透明農業”;推進食品、農產品溯源工作現代化、智能化,吸收發達國家“一步向前,一步向后”的先進經驗,使溯源工作有效貫穿整個食品生產鏈條、形成完整閉環,最后充分利用數字化、信息化技術,形成智能化的追溯系統,提高突發事件反應速度和精確程度。
全國政協委員朱曉進則從兒童安全的角度,呼吁社會盡快建立追溯體系。他表示,隨著我國二孩政策的全面開放,市場上兒童用品越來越多,但產品質量參差不齊、虛假廣告宣傳等問題也不斷顯現。應盡快出臺必要的國家標準,并加強對兒童用品的檢查力度、提高檢查頻率,對于不合格的產品要堅決清理、追究相關人員法律責任,并建立“黑名單制度”。同時,逐步探索建立兒童用品,尤其是兒童食品的可追溯體系,讓監管覆蓋到每一個流程。
目前,我國在加強食品藥品追溯體系建設工作方面,已經陸續出臺多條法律法規和指導意見,有關部委也在加大對企業追溯體系建設的監督力度。據溯源云追溯平臺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國家標準規范建設,平臺面向食品生產、流通、餐飲企業和政府,提供產品全生命周期追溯服務,通過追溯碼觸達消費者。該平臺在多年追溯體系搭建的實踐中發現,尤其在近兩年,主動要求建設追溯體系、完善追溯制度的企業越來越多。“這與國家鐵腕治理食品安全問題的決心是分不開的,也和相關市場友商的共同努力是分不開的。”
據悉,隨著市場力量的深度參與,我國食品追溯體系建設的進程正在加快,國家監管力量也在進一步得到提升。應該說,舌尖上的中國有了制度保障,勢必將會更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