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由智東西聯合極果、AWE所共同主辦的“ 2018全球AI芯片創新峰會”在上海成功舉辦,來自英特爾、英偉達、高通、騰訊、商湯、地平線、眼擎科技等AI明星企業和芯片領域的50余位重量級嘉賓和超過2000余位行業聽眾深度探索,成為AI芯片領域最高規格的產業峰會, 本次峰會上,眼擎科技與商湯、地平線、momenta等AI新秀一起榮膺“年度AI先鋒”獎,代表了眼擎科技以成像引擎為核心的芯片產品在AI視覺中所處的關鍵位置,在過去一年獲得了來自真格基金、順為基金、經緯基金、安創空間、中芯等多家投資和行業大佬評委團的高度認可。
眼擎科技榮獲“年度AI先鋒”獎
在本次峰會上,國內AI視覺成像引擎芯片新秀--眼擎科技CEO朱繼志在現場發表了名為“成像引擎將引領AI機器進入視覺2.0時代”的主題演講,以AI新物種--AI機器--視覺2.0的演化關系的全新視覺,來分析AI產業今后的發展機遇與新趨勢,為我們揭秘了不一樣但是即將發生的未來世界。
眼擎科技創始人&CEO朱繼志現場分享
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形成生態海洋,AI機器是新物種不是新工具
在朱繼志看來,AI的飛速發展形成了大生態的海洋,越來愈多的AI將借助機器人、無人駕駛汽車、智能設備等多種形態的“肉身”從虛擬世界邁進現實世界,形成一個個AI新物種——AI機器。理解AI機器是新物種,而不是新工具,是解釋當前我們人類對AI發展過程中難以落地發揮作用的關鍵所在。在會后的采訪中,眼擎科技創始人朱繼志表示:“正如我會上所講,比如Alpha Zero,其實它根本不需要人類去訓練,只依靠自己的摸索,反而比上一代人類訓練出來的AlphaGo更強大,這個例子說明AI其實很可能并不需要人類去教它學習什么事情,人類受限與自己的經驗和情感,對AI的認知停留在了工具層面,我們應該以看待一個新物種的方式來幫助AI發展,新物種第一步需要的是器官,云端+算法搭建起了AI機器的關鍵器官——大腦,眼擎科技的目標就是幫助AI機器打造超越人眼的超級視覺器官。”
AI機器需要視覺器官的啟示:給人眼看的相機時代結束,給機器看的視覺2.0時代開始
眼擎科技推出的eyemoreX42 成像芯片
眼擎科技以打造超越人眼的超級視覺器官為目標,獨立研發了全新成像架構的成像引擎,并于今年1月份發布了全球首款面向AI視覺的成像芯片eyemroeX42,成像引擎和傳統的攝像頭有什么區別?在采訪中朱繼志表示:“在AI擁有這些器官之后,我們只需要告訴AI機器擔任什么工作就好,而非手把手一點點交。當明確AI機器這個新物種需要的是器官而非工具設備之后,我們就很好理解傳統的視覺設備比如傳統的攝像頭為什么不能滿足AI機器的需要了,傳統的成像時代機器的視覺能力是無法和人眼比擬的,甚至接近人眼能力都做不到,為什么?因為傳統的成像時代技術架構就是在做給人看的圖像處理,人看圖像的好壞并不在于識別率高低,可能是美圖秀秀,可能是不同的濾鏡風格,但是在機器的眼中,不注重像素高低,更不需要美顏,他需要的是顏色精準、邊緣清晰、銳度高等等技術表征,為做到能夠給機器打造超越人眼的視覺器官,我們在過去就發現,所有的傳統圖像架構,都不是為機器打造視覺器官而存在的,進而我們就發現,做一個全新架構固然過程艱辛,但也意味著很高的門檻和機會。我們在過去的4年時間里,一直專注于做這一個事情——研發全新的成像引擎架構,進而做出芯片。在視覺2.0時代,AI機器一定會擁有和人眼一樣全天候自適應各種光線情況的能力,為AI機器視覺解決識別的“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產業多元化發展,輔助駕駛“殺招”,為自動駕駛大蛋糕提前布局
在問到眼擎科技當前的產業發展和重點業務方向時,記者發現眼擎科技的產業布局面向自動駕駛、高端安防、工業監測、無人零售、機器人、深度相機六大領域,未來5年,AI機器的視覺器官需求量將達到100億的裝機量,即使占有1%的份額,對于成像市場依然是一個恐怖的體量。然而創業公司如此多元化布局是否有足夠的實力支撐?對此朱總表示:“眼擎科技打造的超級視覺傳感器——成像引擎,相當于為所有需要視覺器官的AI機器提供眼睛這個重要器官,最為產業上游的平臺型技術,我們和整個產業的各個領域是一個伴隨成長的邏輯,因此在當前階段我們重點是布局關鍵領域,這并不意味這我們分散精力去做很多事情,反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愈加聚焦于幾個重點領域,比如今年5月份我們將面向輔助駕駛推出一款超級寬動態的解決方案。”
據悉,本次峰會上,眼擎科技面向輔助駕駛推出了超級寬動態視覺解決方案,并介紹將達到100dB+的視覺自出動態范圍,這樣就和人眼能力等同,有可能解決當前輔助駕駛在道路上遇到的95%以上的復雜光線的問題,,預計今年5月正式出測試樣品。
眼擎科技即將推出的輔助駕駛成像方案
“我們看到在自動駕駛領域,始終有采用激光雷達還是視覺雷達之爭,但是就像人開車一樣,我們都是用眼睛看的,而且人類用視覺駕駛本身就沒有什么大問題,激光雷達就像是盲人的拐杖,不能因為以前傳統攝像頭的性能達不到我們就認為汽車一定不能看路,而是要摸著路走,現在我們看到很多無人駕駛集中力量給自動駕駛配一個技術先進的導盲杖(激光雷達),盲人摸來摸去也是走路,但是未來我們讓汽車“睜開眼睛”,我相信這樣才能更好解決自動駕駛的上路問題,一定是看到人停車,看到綠燈行駛。”
無獨有偶,在過去的2月7日,獵鷹重型火箭成功發射后位于美國的埃隆·馬斯克(Elon Musk) 出席特斯拉財報電話會議時表示:“特斯拉與競爭對手不同,馬斯克認為在實現自動駕駛的過程中,激光雷達并非關鍵零部件。我們必須完美解決被動光學圖像識別問題,這樣才能實現全天候的自動駕駛。”在埃隆·馬斯克看來,激光雷達就像一根拐杖,如果自動駕駛擺脫不了這根拐杖,那么它永遠也不會跑起來。
擁抱視覺2.0,器官概念的AI芯片公司將成為產業新風口
不過,在朱繼志看來,AI產業在中國迅速發展的態勢下,這還遠遠不夠,AI所需要的視覺2.0,并不只是從性能上達到人眼或者超越人眼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眼睛這個器官和AI大腦如何進行交互,朱總將這個點稱為“第三種智能”:“就像人類一樣,我們看到世界,理解世界,是眼睛和大腦相互協作的結果,而不是單純哪一個器官很強大就解決了問題。”近年來,AI成為各大科技巨頭的轉型機遇,隨著越來越多的技術大牛將各式的算法開放出來,筆者認為,算法+云端形成的AI大腦將成為如高速公路一樣的基礎設施,價值巨大但終將掌握在大公司手中,反而如眼擎科技這種專注于在“器官上”下功夫的感知類企業,會成為各大公司眼中的香餑餑,用朱繼志演講最后的話來說,這些AI巨頭都像是古代傳說中的龍,而眼擎科技干的事,正是給這些AI之龍來“點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