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國內奏出了前所未有的強音。各行各業開始出現人工智能應用的身影,行業知名企業紛紛啟動人工智能戰略,目的是利用人工智能改造產品及服務,在特定領域內模仿人類專家的思維,解決創新服務過程中智能化水平不足的問題。從近期國內各大商業銀行先后與BAT和京東簽署戰略合作來看,均瞄準了金融科技應用領域,聚焦于通過人工智能提升金融服務的智能化水平。
人工智能是指對人的意識、思維信息過程的模擬。人工智能可以像人一樣思考、也可能超過人的智能。人工智能最關鍵的要素是深度學習,旨在建立、模擬人腦進行分析學習的神經網絡,專注于讓計算機學習像人類一樣“思考”。目前,深度學習已經廣泛應用到金融、經濟預測、語音、醫學、生物等領域中。可以說,深度學習極大推動了人工智能水平的提升,推動了人工智能的商業化浪潮并逐漸對人類社會產生深遠影響。
人工智能呼嘯而來,金融服務行業也在積極探索通過人工智能提升金融服務的智能化水平并將其作為未來發展的全新動力。7月20日,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規劃》中提到,在智能金融方面,要建立金融大數據系統,提升金融多媒體數據處理與理解能力。創新智能金融產品和服務,發展金融新業態。鼓勵金融行業應用智能客服、智能監控等技術和裝備,建立金融風險智能預警與防控系統。其實,在《規劃》出臺前,很多金融機構已經悄悄試水基于人工智能的各項金融業務創新,并已經有不少成功模式及案例。如通過“人工智能+金融服務”提升數據的挖掘與分析能力、市場的行情分析與預測能力、客戶的需求分析及服務能力、風險的管理與控制能力等。
關于人工智能在金融業的應用,學術界和行業內的設想也從未停止,中國銀行網絡金融部楊濤在《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應用的初步思考》一文中結合目前行業發展趨勢,按照人工智能技術分類,總結了五大類應用場景設想:語音識別與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其應用范圍包括智能客服、語音數據挖掘技術、柜員業務輔助;計算機視覺與生物特征識別技術,其應用范圍包括人像監控預警、員工違規行為監控、核心區域安全、交易安全、黑名單和白名單;機器學習與神經網絡技術,其應用范圍包括金融預測、反欺詐、授信融資、投資決策、輔助決策系統、保險定價、智能投顧;知識圖譜技術,其應用范圍包括金融知識庫構、風險控制;服務機器人技術,其應用范圍包括機房巡檢機器、網點智慧銀行實體服務機器。
在探索金融與科技融合發展的道路上,以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新金融技術為核心優勢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已做出很多有益嘗試,以科技創新不斷嘗試拓展金融服務的可能性邊界,不斷構建新金融生態空間,演化出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作為互聯網金融的實踐者,恒昌將知識圖譜、智能投顧與生物識別等人工智能應用,在恒昌公司旗下平臺付諸實踐。此外,恒昌積累、沉淀大數據體系,為研發、支持億級實體、百億關系超大規模信貸知識圖譜,實現全面的風險控制、反欺詐以及網絡數據安全提供了深化、挖掘、應用的基石。恒昌將借款人所有相關信息整合到知識圖譜應用中,利用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把這些數據變成結構化數據,從而進行分析和預測,以一目了然的圖數據庫形式瞬間呈現出借款人的各種關聯和數據關系,提高征信審批的效率,同時也避免了欺詐風險,并為逾期失聯修復提供了更多可能。而知識圖譜、生物識別等金融科技的進一步升級,也將智能化、高效、安全的金融服務變成現實打下堅實的基礎。恒昌對于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探索也在研發推進中,恒昌成立了專門的Fintech研究院,組織優秀的研發團隊,將前沿的技術研發和創新視為一項動態、長期和復雜的系統性工程和戰略前瞻性布局,并結合業務實踐和未來業務多元化、豐富化的發展趨勢,更好地實現了金融科技的落地性,快速地拓展了創新金融服務的邊界。
目前國際上知名金融服務機構也在嘗試將研發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信貸審批、風險管控以及智能交易等領域,為金融行業的服務創新帶來了創新活力。相信隨著人工智能的逐步成熟與應用,勢必將引領中國的金融行業創新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為金融業走上全球化、創新化的發展軌道并擁有核心競爭力提供引擎與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