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長和在港交所發(fā)布公告稱,年屆90的主席李嘉誠即日起卸任董事會主席一職,長子李澤鉅接棒。同日,長和系四家公司罕見同時舉辦業(yè)績發(fā)布會上,李嘉誠坦言感謝股東支持,目前高管穩(wěn)定,交棒后公司還會延續(xù)穩(wěn)健作風,協(xié)商合作;樓市方面,李嘉誠認為香港樓價和一般的市民收入脫節(jié),建議政府多建居屋、公屋,但看好自住型投資,另外對從內地撤資等問題也進行了回應。
退休感受
問:創(chuàng)立商業(yè)王國多年,如今退下有什么感言?
答:很榮幸、很高興有這個機會讓我做這個主席。我從1960年創(chuàng)立長江;上市時,我已經決定這一生創(chuàng)業(yè)一個上市公司,一定要對得起支持我的股東。46年我并沒有拿過薪水,每年只拿5000元。
資深顧問的角色
問:接下來集團的最后的決定權是否還掌管?
答:如果什么都要我顧問來做,那我為什么要辭職。我從12歲就開始工作,做到今天78年,我真的感恩我的身體,腦筋還是清清楚楚。
世界變遷很大,我猜不到未來。但無論怎么樣,發(fā)展之中一定不會忘記穩(wěn)健,這是一個固定的政策。
長和投資回報
問:如果1972年長江實業(yè)上市時買一手,中間沒有賣出,總回報是多少?
答:當時買3元的股票,收到股息,再買長江,今天的價值超過5000倍。世界不是太多公司有5000倍。
集團后續(xù)藍圖
問:近幾年長和盈利增速乏力,請問新的投資動力在哪里?高層是否會有變動?
答:每天做的事很多一部分是為未來的增長,面對的困難以及純利到哪里,公司已經是盡量做好。一直為股東著想的。我們負債比較小心的,發(fā)展中一定要求穩(wěn)健,所以這么多年來,從1972年這么多風波,長江、長和集團都安然度過。
高層不會有變動。他們都是獨擋一面,沒有一個人對我說想走。
問:接棒后公司的發(fā)展方向是什么?
李澤鉅:我明天回去工作也沒有分別,在這里30多年,而且昨天團隊這么談,我和主席也是這么談。物業(yè)永遠是我們的主業(yè),但規(guī)模可以靈活調整,也有其它行業(yè)的選擇,未必是基建。
對年輕人忠告
問:現(xiàn)在的香港年輕人怎么可以延續(xù)你的故事?
答:年輕人怎么增強自己的競爭能力,這么多年講的“知識改變命運”,一定要求知,一定要增強自己。另外對一些新的科技、技術怎么改進,有很多機會,今天依然有的。
問:很多香港人,包括年輕一代住在“劏房”怎么看?
答:現(xiàn)在教育、醫(yī)療固然重要,但居屋的問題,現(xiàn)在“水浸到眼眉”這么緊張,所以居屋、公屋都要建多一點。
地產看法
問:內地和香港樓市看法?香港樓價見頂了嗎?
答:香港地產有自己的競爭力,內地地產負債率遠遠高過香港的地產公司。在全球經濟波動的時候,香港是有風險的。未來不擔心內地開發(fā)商對香港發(fā)展商構成競爭。
普通市民需要的樓宇供應挺嚴重的。香港的樓宇什么可以快一點做,就先做。
過去這兩年,樓市價格差不多高了一倍的價錢,樓價是和一般的市民收入是脫節(jié)的。尤其是我們現(xiàn)在需要多一點公屋、居屋。
樓市投資建議
問:香港樓市投資建議?
答:假如一個人已經有足夠的錢去買了樓盤,買了自住決定沒有問題,即使將來樓價跌下來,自己住有什么關系。買了自住沒有問題,你只要選擇分期付款能夠負擔得了。當然,可能未來會加息,但不會加得太離譜,加2%-30%已經不得了。
回應
撤資
問:最近幾年一直有聲音說從內地撤資,長和現(xiàn)在最大的投資在歐洲,這點怎么看?
答:撤資是一個不能夠自圓其說的講法,我賣了什么,錢是回到香港,再去投資,這些錢永遠永遠是屬于公司的。難道賣點什么就是撤資?有同行把很多資產全都賣了,卻沒有人說他們撤資。有些資產我們賣掉,也有些我們買回來,比如我們這兩年在香港有新建超過1000房間的酒店,還有荃灣的商場,都是買來收租的。有些人就是專門打擊知名度高的人,說我撤資,其實除非我賣出股票,那才是撤資。
到現(xiàn)在為止,香港人有時要求得太多,多數都要大家融合。在外國的投資我就要權衡哪里的投資回報會高。
對港府特首態(tài)度
問:對現(xiàn)任特首林鄭月娥是否有信心?
答:林太做得很好,已經全心全力為香港做事,她所做的事,很多批評是容易,但做才知道困難。
是否會出自傳
答:有試過《自傳》,很早錄音,但我覺悟自己不應該出。第一,說真話時,會得罪很多朋友的;說假話的話為什么要出。所以我現(xiàn)在選擇一條路,我開心,我有機會,讓我今天也有健康,我可以繼續(xù)做基金會,基金會的收入有制度的,無論今天也好,將來李澤鉅和李澤楷先生都有,他們都分了工,也會有制度,不能花超過多少,也不能花少于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