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樂視網發布公告稱,控股子公司新樂視智家擬以90億元的估值引入數名戰略投資者,其中包括騰訊、京東、蘇寧、TCL在內8家知名機構。
消息一出,立刻引發市場關注,樂視網股價19日、20日連續漲停。加上4月17日的漲停,短短4天已有3個漲停,期間漲幅高達35.99%,一副走出泥潭的態勢。
其實,仔細讀公告就會發現,新樂視智家引入重量級股東完全算不上對上市公司的利好,甚至還是個利空——最有看點的“智能大屏”即將與樂視網無關了!
4月20日晚間,樂視網又發布公告稱,新樂視智家已更名為樂融致新,似乎預示著其脫離上市公司或已不遠。
新樂視智家將“被剝離”
在此次引入重量級投資者之前,新樂視智家(原樂視致新)曾于2017年一季度引入融創入股。融創入股新樂視智家后,樂視網對其持股已由58.55%降低至40.31%。此外,樂視控股持有新樂視智家18.38%的股權。
樂視網將其納入2017年前三季度報表合并范圍的理由是,樂視網還占據新樂視智家董事會席位的三分之二,能主導其財務及經營決策,以此認定后者為控股子公司,并納入財報合并范圍。
此次新樂視智家引入外部投資者,樂視網對新樂視智家的持股比例將從40.31%進一步降至33.46%。
另外,樂視控股所持新樂視智家的股權即將進入司法拍賣程序,考慮到樂視網難以出錢參拍,該股權將與樂視網及賈躍亭無關,樂視網對新樂視智家有實際影響力的持股比例僅為33.46%,董事會席位能否仍然保留三分之二,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
對此,樂視網坦言,存在失去對新樂視智家控股權的風險,可能致使后者無法計入上市公司合并報表范圍。
據其測算,若剔除新樂視智家業務,2017年1-9月,樂視網合并抵消后營收將從61.52億元降至25.47億元,降幅高達58.6%。
不僅如此,在已持有的新樂視智家股權中,樂視網也將其中逾86%的持股質押給了融創一方。由于樂視網自身現金流已非常緊張,若無法到期還款,該部分股權也將落入融創手中。
樂視網財務指標受累
有分析人士認為,對于新樂視智家,引入重磅投資者或將開啟“新生”;而對于樂視網,剝離新樂視智家則意味著失去“智能大屏”的發展空間,這對主營業務不斷下滑的樂視網顯然不是利好,很有可能對視頻業務產生更大沖擊。
令人擔憂的是新樂視智家“出表”所引發的樂視網財務指標惡化。
根據公告,2017年前三季度,樂視網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6.52億元。此次預計全年虧損約116億元,意味著公司在2017年第四季度計入虧損約100億元。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公司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權益為124.83億元。若扣減約100億元,樂視網截至2017年末的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權益僅剩約24億元。
此番新樂視智家“出表”,極有可能會進一步降低樂視網的凈資產水平,而公司今年一季度仍預虧3.07億元至3.12億元,若巨虧趨勢不改,很有可能出現凈資產為負的情況。
按照創業板上市規則,“最近一個年度的財務會計報告顯示當年年末經審計凈資產為負”的股票將暫停上市。
此前評估的減值不一定準確
對于市值已經萎縮至225億元的樂視網,不少市場人士依然表示擔憂。“樂視網仍未披露2017年年報,風險是否排除,仍需經審計的數據證實。
近期深交所向公司下發了三封問詢函,公司對很多重點問題的回答模棱兩可,還應審慎看待。”
在3月30日下發的問詢函中,深交所要求樂視網結合2017年末凈資產情況、后續各項資產減值損失計提計劃及安排,核實公司是否可能觸發凈資產為負的情形。
樂視網對此的回復則是,“截至目前,審計機構尚未對公司計提減值出具意見。”并稱,預計公司2017年度減值計提總額將與2月27日披露的業績快報所列數據存在一定差異。在凈資產是否為負一項,樂視網表示,根據截至目前取得的數據,截至2017年12月31日未觸發凈資產為負。但公司同時表示,財務數據均未經審計,最終將以審計結果為準。
曾經的“遍地撒網”也是包袱
另外,樂視網此前曾在眾多領域長袖善舞,通過設立子公司、基金等方式開展業務,而今,這些業務都成了拖累公司的潛在風險。
據披露,目前樂視網所持15家公司的股權被司法凍結,其中包括樂視小貸、樂視財富、樂視流媒體等。同時,共有13個銀行賬戶被凍結。
樂視網表示,股權被凍結致使公司無法處置該部分股權,如相關訴訟判決生效后,上市公司存在或有負債風險。同時,如若上市公司無法及時償還債務導致被凍結的股權司法拍賣,進而上市公司有可能失去控股子公司控制權的風險。
樂視并購基金也需樂視網兜底
樂視網于2016年設立的樂視并購基金也成為潛在風險點。截至目前,該基金實際總出資43.54億元,樂視流媒體認購全部劣后級份額10億元。
按照約定,樂視網對該基金負有連帶擔保責任,在基金存續期屆滿3年、5年之日,基金出現嚴重虧損且樂視控股與賈躍亭不能承擔回購義務的情形下,將存在對公司未來業績和現金流帶來重大影響的風險。
最新公告顯示,該基金投資的5個項目,已有一個項目因樂視控股資金拆借而無法提供2016年正式審計報告,另有兩個項目在2017年出現了虧損。具體情況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