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段隱蔽霧里看花查處難 “黑廣播”何以屢打不絕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吳文娟 通訊員 龔磊
夜深人靜時,電臺里傳來淫穢的隱私話題,主持人說得露骨又直白……這樣的尷尬,我們或多或少都碰到過。
兜售假劣藥品、騙人錢財、電磁輻射威脅居民健康和民航安全……“黑廣播”屢屢闖入我們的生活。
“黑廣播”像“韭菜”
正在執行重大國際活動任務的天河機場,又遭“黑電臺”干擾!
今年8月28日9時,省無線電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以下簡稱“省無委辦”)接到湖北民航空管部門來電:天河機場作為中非合作論壇峰會的備降機場之一,飛機在起降時地空通信主頻受到嚴重干擾。
省無委辦立即抽調精干力量,趕赴受干擾區域監測。近90臺(套)無線電監測設備,歷時7個小時不間斷跟蹤、定位后,當日17時09分,在距離天河機場28公里的漢陽區一居民小區內,查獲非法“黑廣播”。非法窩點被端掉后,民航地空導航通信秩序恢復正常。
這是今年1月—8月,全省搗毀的36起“黑廣播”案件中的一起。
“黑電臺”,即非法廣播電臺,是未經廣播電視管理部門和無線電管理機構批準,擅自設置并利用廣播頻率向社會進行播音(廣告)宣傳的“廣播電臺”。
這些“黑電臺”多用來播發廣告。在利益驅使下,“黑廣播”愈演愈烈。
這邊免費的廣告出去了,那邊天上飛過的飛機、真正的廣播和手機通話就遭了殃……主管部門頻頻出動進行打擊。一組來自省無委辦的數據顯示:
2015年,全省查處“黑廣播”案件53起;2016年,查處“黑廣播”案件76起;2017年,查處“黑廣播”案件124起,“黑廣播”案件上升了63%。
“打掉這樣多的‘黑廣播’,‘黑廣播’還像割韭菜一樣割了一茬,不久又冒出一茬,屢打不絕。”省無委辦副主任王成祥說。
“人機分離是‘黑廣播’作案的典型特征,‘黑廣播’都是遙控指揮,人和設備不在一起,雖然查獲了設備,但幕后黑手已逃之夭夭。”參與狙擊干擾民航通信“黑廣播”的省無線電監測站監測科科長戴剛說。
手段隱蔽,霧里看花查處難
隨著打掉的“黑廣播”越來越多,不法分子架設“黑電臺”的手段也越來越隱蔽。
有的“黑廣播”安裝在空無一人的租賃房內,發射機設置成自動定時開關機,并按預設程序播放非法廣告,每天循環播出。
“為了逃避打擊,留給房東的身份證信息,也基本上都是虛假信息。一有風吹草動,這些人便很快溜之大吉,換個地方另起爐灶。”戴剛說。
反打擊、反監控的手段不斷升級。戴剛介紹,有一次查處“黑廣播”窩點時,僅開鎖就花了兩個小時,鎖匠來了也沒用,不法分子把鋼柱插在地板磚下面了,后來用切割機切割,費了很大勁,才把插銷打開,進入房間。
“鋼鎖、電子防盜設施、監控設備……有的省市查處的案件里,還有不法分子在房子里面修了水泥墻,干脆把門封死,因為不需要人值守。”
越來越多的“黑廣播”還爬上居民樓頂。目前,“黑廣播”的發射設備更輕巧,便于違法分子攜帶;向樓頂轉移,也更難被發現。
有的“黑廣播”甚至干脆挪到山里。今年2月,十堰市無線電管理處聯合多部門搗毀一處隱藏在深山的“黑廣播”窩點。監測人員發現某頻段廣播出現不明無線電信號,經監聽發現,該頻段播放內容低俗的虛假藥品廣告,監測人員立即啟動信號追蹤,將信號源鎖定在鄖陽區青山鎮圓嶺山村的大山上,最終在山尖的一個雪窩里將經過偽裝的信號發射器查獲。
還有的“黑廣播”為了隱蔽,把線藏進煙道;有的“黑廣播”聲東擊西,不斷“跳頻”,使用頻率由單一頻點向多頻點發展,增大了查處難度。
省無委辦介紹,從2015年至今查獲的200多起“黑廣播”案件,抓到當事人并判刑的不超過10起。2015年,兩男子在武漢架設“黑廣播”,每晚循環播放壯陽藥廣告,再通過快遞將藥品送到電話訂購者手中。警方打掉“黑廣播”后,發現查獲的所謂壯陽藥其實是普通保健品,兩名涉案男子雙雙獲刑,這是湖北省首個因私設“黑廣播”兜售假藥而獲刑的案例。
“這起案件并不是當場抓獲的,是蹲守才抓到的。”省無線電監測站副站長孫愛軍說,“打擊‘黑廣播’難點就在抓不到人,他們布了一個點后,就不出現了,我們不停地趕蒼蠅,趕走了,卻拍不死它。”
暴利面前,“黑廣播”鋌而走險
“‘黑廣播’玩的是暴利。”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該人士介紹,以前一套設備加發射機和天線、電纜、定時器等需要好幾萬,現在成本不到萬元。例如功率在1000瓦的無線電臺,覆蓋范圍達40公里,只要1萬元。
市場上,電臺的零配件一應俱全。記者上網查詢發現,架設“黑電臺”的設備,一般通過網購即可獲取。
記者調查發現,架設一部“黑電臺”的花銷往往幾天就能撈回來。“賣藥聲不絕于耳。”相關人士介紹,“黑廣播”以推銷違規藥品為主,所謂的藥品、保健品大部分都是假的。一劑十幾元的劣藥會被忽悠到上千元。模仿、冒充正規電臺播音主持人,一步步引人上鉤,成為“黑廣播”的慣用伎倆。“一個黑電臺,一個月就可以牟利幾萬元。”相關人士表示。
2016年11月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線電管理條例》,加大了查處“黑廣播”力度。“將擅自設置電臺罰款上限由原來的5000元提高到50萬元,對于擅自設置、使用無線電臺(站)從事詐騙等違法活動,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孫愛軍介紹說,但由于“黑廣播”成本低,獲利快,人員又難以抓捕,很多不法分子仍鋌而走險,樂此不疲。一般會組建幾個到十多個“黑廣播”,不斷從中獲利。
從源頭根除,還需多管齊下
“黑廣播”不僅發布虛假信息,侵害群眾切身利益;而且它的發射功率一般在1000瓦左右,若架設于居民樓屋頂,輻射會對居民身心健康帶來危害;還對民航安全構成威脅。“要從源頭上根除,在繼續投入人力物力去查處的基礎上,還要對網絡上非法生產銷售FM廣播發射設備的廠商進行查處,對于打廣告的這些藥品、醫院,也要介入進行調查。”王成祥說。
此前,我省已建立了防范與打擊非法廣播電臺多部門聯動執法協作機制,合力防范、打擊“黑廣播”。省無委辦表示,將繼續鞏固建立健全與相關職能部門間的快速響應、協同查處、信息通報等工作機制,持續加大對“黑廣播”違法犯罪活動的打擊力度;同時,也呼吁廣大市民積極向無線電管理處和當地公安機關舉報“黑廣播”違法犯罪活動的線索。
省社科院專家認為,打擊“黑電臺”除了執法機構外,還要依靠廣大群眾,一方面要摒棄“神藥包治百病”的落后觀念,防止上當受騙;另一方面,也應建立健全群眾舉報“黑廣播”的渠道,讓“黑廣播”無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