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
在家族群直接“@”了長輩后,被斥沒禮貌。
@我的父母是個奇葩 :
在家族群聊把媽媽艾特了一下
圖via:@muiris
@晗比:
我艾特我爸我媽說我沒禮貌
@Vita·Lucky-:
遇到了同樣的崩潰,我還沒說艾特人呢。
@警號的灝: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長輩,委屈……
@x1n_葉:
在群里曾經(jīng)圈了一下我三姨,也發(fā)生過類似事件。還好我還有個妹妹能幫我解釋,而我三姨接受新鮮事物能力還可以,最后的結(jié)果就是我和我妹妹在群里無情嘲笑了她。。。哈哈哈哈。
@Lee小羊蘇西:
他不會弄流量卡,我就艾特了一下他給他說,然后我媽語音把我罵了一頓,我解釋他也聽不懂(=_=)就懶得解釋了,以后不敢艾特了
@人間一個沈鈺:
驚人的相似,為了給老媽解釋艾特這回事廢了我姥姥勁
“艾特”其實(shí)是“@”的中文音譯,在微信群里@某個人,那個人就會被特別提醒。在群聊模式中,@一下的功能會讓對話的對象更加明確。面對一些并不理解這個功能的長輩,網(wǎng)友表示非常委屈。
不少網(wǎng)友因?yàn)榕抡f錯話,都選擇不在家族群里發(fā)言。
有一些長輩雖然了解@的意思,但是還是覺得,該有的稱呼是不能少的。
有的爸媽能接受,還可以開玩笑。
其實(shí)如果@長輩之后,可以再加一句:“爸爸”、“媽媽”……
那這個稱呼,是不是可以消除代溝與尷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