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11月21日電 (汪青)當前,A股市場股權質押風險正在逐步緩解。據數據統計,11月份以來至今,已有200多家上市公司發布了解除股份質押的公告(剔除解除質押后再質押公司)。多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在監管層多項積極舉措并行之下,股權質押風險正在緩解,這將有效改善企業經營環境。不過,緩解民企股權質押風險還需要解決阻礙民企融資的制度問題。
為應對A股市場股權質押風險,在密集發聲的同時監管層還出臺多項舉措。比如,加大險資入市力度、鼓勵各類基金幫助上市公司紓解股票質押困境等。
據不完全統計,11月份以來,滬深兩市有超過200余家上市公司發布解除股權質押公告。如此密集公告股權質押,在A股歷史上較為罕見,也意味著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風險正在得到有效紓解。
根據目前上市公司發布的解除股權質押公告顯示,其中既有公司主要股東全部解除質押,也有部分解除,更有不少公司通過股權轉質押或各種創新方式解決股權質押問題。
“從地方政府到券商、保險公司等機構均設立專項紓解基金或資管計劃,幫助上市公司緩解股權質押風險。”恒天財富研究院對記者表示,從近期眾多公司集中發布的股權質押解除公告可以看出,政策效應已有所顯現,許多上市公司的股權質押風險得到了一定的化解。
眾祿基金資產配置研究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亦表示,目前對于那些基本面良好、只是流動性出現問題的上市公司,紓困基金會大力支持,能夠有效緩解這類公司的股權質押風險,上市公司流動性得到舒緩,市場信心得以恢復。被錯殺的優質個股會得到價值反轉。
不過,股權質押風險的緩解只是部分降低了企業的整體風險,并不代表公司經營風險的完全解除。在市場人士看來,在市場波動的當下,投資者仍應保持謹慎。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認為,短期的緩解是防止出現股票質押到期產生“踩踏”事件,但真正應該下功夫的卻是長期的制度構建。因為在悲觀情緒和信心缺失的環境下,“拆東墻補西墻”式的補救措施,經市場消化后,反而有可能助長投機,進一步打擊市場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從公布股權質押的公司看,創業板公司和中小板公司占比較高,甚至一度達到約七成的比例。
對此,恒天財富研究院認為,首先,創業板公司和中小板公司大多都是民營企業,眾多民營企業股權質押風險的緩解,顯示出近期國家持續加大對于民營企業的扶持力度,接連出臺多項幫助民營企業融資的政策效果已有所顯現。其次,創業板公司和中小板公司的公司規模普遍小于主板公司規模,因此疏解股權質押風險可能相較大型上市公司更為簡單,在資金到位后,能夠更快速地采取措施改善股權質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