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迎合市場,北京老牌百貨陸續開啟“改造大潮”,藍島大廈也不例外。北京商報記者近日走訪發現,位于東大橋的藍島大廈開始大規模清倉。多位工作人員透露,占商場近半空間的西區將在年底閉店改造,并將放棄零售業態,同時東區將進行升級。老牌百貨走向沒落之際,調整轉型是必由之路。不過,藍島大廈在百貨行業轉型較慢,盡管周圍擁有高密度居民,但定位模糊,未來轉型以生活方式中心為主,強化綜合消費、體驗、娛樂等服務,或許能找到新出路。
近半空間不再做零售
北京商報記者近期走訪藍島大廈時看到,商場外立面的大屏上播放“致敬曾經的我們,為了更好的我們”、“改裝出清”等標語。進入商場后可見,東區的商品都在打折,但并沒有清倉的品牌,而西區一層和二層則在清倉處理,客流量也相對較大。
藍島大廈的一位老員工對北京商報記者透露,西區是朝陽區政府所屬,年底不租了。記者又詢問了西區的多位品牌商戶,他們表示年底就要閉店改造,未來可能不再引進零售業態,具體改成什么并不清楚。記者走訪了東區多家品牌商戶,商戶均表示未來東區也要改造。商場五層某品牌的一位銷售人員表示,東區在10月要進行改造,具體的改造計劃還沒有正式對商戶通知。
至于上述消息是否屬實、改造原因及未來的改造計劃,北京商報記者分別致電了藍島大廈總經理辦公室和商場服務部門,辦公室相關負責人稱,暫不方便對外透露;服務部門工作人員表示并不知情,也未得到商場相關通知。
盡管商場并未對以上問題進行回復,但北京商報記者發現,藍島大廈東西區相比,不管是東區的購物環境、品類業態還是客流都要比西區更為樂觀。在北京商報記者于商場內逗留的數小時內,只有東區一層的特賣會和運動品牌客流量相對較大。西區除了一層有不少趕來購買清倉商品的消費者外,其余樓層客流均較少。
其實,在藍島大廈此次進行清倉處理之前,北京商報記者曾多次走訪,即便是工作日也僅有很少顧客,多為周邊居民,且以中老年人居多。周末,餐飲店客流有所增加,多為家庭群體就餐,年輕顧客較少。
商圈的競爭“圍剿”
開業于1993年4月的藍島大廈,當時的定位是綜合性購物中心,也曾經是朝陽區占地面積最大的購物中心。分東西兩區,總建筑面積4.5萬平方米,營業面積2.4萬平方米。據藍島大廈的官網顯示,截至目前,藍島大廈共有3家連鎖店,除了藍島大廈總店(東大橋店),還有位于海淀區清河的藍島金隅百貨和藍島通州百貨。
公開資料顯示,藍島大廈在開業之初就確定了“以文興商”的發展之路,在突出名品、精品、新品經營的基礎上,舉辦文化購物節、參與社會文化活動。但另一方面,藍島大廈卻是以銷售家電產品起家的。據介紹,當時家電類商品的年銷售額能達到5個億,占了總銷售額的半壁江山,商場2.4萬平方米的經營面積中有八九千平方米是電器銷售區。
從2000年開始,隨著社會消費形態的變化,藍島大廈進入轉型期,經歷了“定位轉型、品類調整、品牌化經營”三部曲。2008年以后,隨著周圍百腦匯電腦市場的火熱,這里客流量激增,藍島大廈也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于是,從2010年開始,藍島大廈采取“交替施工,正常經營”的策略,先后對東區三層、四層、六層和西區一層進行局部環境升級改造,完成經營布局調整和服裝、鞋類等品牌升級工作。
實際上,當下的藍島大廈已經處于多面“圍剿”的狀態。南臨僑福芳草地、世貿天階,西臨悠唐購物中心,東臨三里屯,眾多定位高端的現代化商圈包圍著“尷尬”的藍島大廈。居住在附近的一位年輕人表示:“這個商場都是媽媽輩兒、姥姥輩兒的人來逛,年輕人更傾向于去三里屯這種較為時尚潮流之地。但是平時的基本需求,如到超市買東西,還是更喜歡來這里。”
中國百貨商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楊青松表示,藍島大廈已經開業了幾十年,商場老化、位置尷尬及近年來業態調整不及時等問題,都是商場衰落的原因。“首先是商場老化,包括商品品類結構、顧客結構及商場品牌形象多年保持不變,這些已經不符合當下的發展趨勢。此外,商場的地理位置相對尷尬,南邊有世貿天階、僑福芳草地購物中心,西邊有悠唐,北邊有三里屯,在這個環境里,藍島大廈的發展也受到了不小的沖擊。但在這種夾擊之下,商場近年來也并未進行太大的調整與升級。”
轉型方向幾何?
百貨業的衰落已成必然。北商研究院特邀專家、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近年來,百貨業一直走向衰落,而衰落的原因是消費者對這一業態的需求越來越弱。百貨店的核心是零售,賣商品為主,現在消費者出行更多是隨機購買,同時取而代之的是對休閑、娛樂、體驗等生活方式的需求。因此傳統零售在人們生活中必要性與重要性的比重都在下降。整體說來,當下百貨業的轉型普遍較慢,面臨的競爭壓力也越來越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藍島大廈作為傳統百貨的轉型已經落了下風。賴陽認為,盡管周圍還有密度較高的居民,但是商場逐漸變成以售賣中老年商品為主,品牌也越來越低端。“它的轉型還要以生活方式中心為主,品牌也需進行調整。建議引入時尚潮流品牌、買手制的集合店及深受消費者喜愛的網紅品牌,要往更多綜合消費、體驗、娛樂等豐富組合方向發展。”
對于藍島大廈未來的改造方向,楊青松建議,與周圍走時尚潮流路線的購物中心應差異化發展,圍繞著周圍居民的生活需要,打造社區型商場。“商場周邊的居民較多,一些基本的日常需求還是要滿足,如引進有檔次有品味的生活超市、兒童教育和娛樂等業態。此外,這里居住的中老年人也同樣不能忽視,未來中老年群體的比重還會增加,面向這個群體應該打造符合他們的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