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夏人壽公布2019年第二季度償付能力。數據顯示,華夏人壽今年二季度償付能力環比有所提高,但其凈現金流為-50.96億元,相較一季度凈現金流-52.20億元而言,現金流吃緊壓力并未減輕。
盈利方面,與一季度虧損4.04億元相比,華夏人壽二季度扭虧為贏,凈利潤為9.25億元。綜合來看,2019年上半年累計凈利潤為5.21億元,同比下降82.9%。
7月22日,《財富》雜志發布2019年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其中,共有9家國內險企上榜。其中,華夏人壽以284.93億美元的2018全年營業收入首次擠進世界500前并排名第442位。
而就在首進世界500強企業消息公布后,華夏人壽被曝遭招商銀行暫停新業務合作。
招商銀行行長田惠宇近日將監管明令禁止的銀行員工收受保險回扣(即傭金)的銀保渠道“小賬”曝光于眾。他在講話中痛陳內部管理問題,他強調,招行從嚴治行這么多年,違規違紀行為依然是屢禁不止。田惠宇稱自己最不能容忍的一件事,就是員工收取保險公司的回扣,并表示招行將對這一問題采取果斷措施。隨后,華夏人壽和泰康人壽被招行取消準入資格。
對此,華夏人壽表示,“雙方因系統升級問題暫時停止新業務合作,期間發生的一些不合規甚至不合法的問題乃是個案,我司將對我方人員嚴肅查處,絕不姑息”。
據了解,目前泰康人壽的產品已在招行恢復銷售,而招行與華夏人壽至今仍未恢復合作。
上半年凈利同比下滑82.9%
華夏人壽披露的2019年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該公司今年首季保費收入保持增長,保險業務收入842.44億元,同比增長66.53%;但盈利方面不太理想,凈虧損高達4.04億元。
對此,華夏人壽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2019年一季度,公司收益浮盈沒有變現,但綜合收益70億元。
償付能力指標方面,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華夏人壽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08.3%,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128.68%。
償付能力代表著保險公司償還債務的能力,同時也對公司健康運營至關重要。在償二代監管體系下,衡量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的指標分別是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最低監管要求分別為50%、100%。同時,根據原保監會出臺的《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規定,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低于60%或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20%的償付能力風險較大的保險公司為重點核查對象。
近日,華夏人壽披露2019年第二季度償付報告。今年第二季度,華夏人壽保險業務收入為393.66億元,同比增長88.23%,環比下降53.27%;凈利潤為9.25億元,較2018年同期凈利潤-2.03億元實現大幅度增長。
也就是說,華夏人壽今年上半年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236.10億元,同比增長72.88%;實現凈利潤5.21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了82.9%。
華夏人壽相關人員回應稱,“華夏保險實行特有的季度經營模式,受市場周期影響,華夏保險采用時點差異化戰術方針,根據不同時間的市場環境特點,將每個季度作為獨立業務節點來運作,通過對業務節奏、產品節奏的持續運作,實現盈利正增長”。
相較于一季度,華夏人壽二季度償付能力有所提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13.19%,較一季度提升4.89個百分點;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30.16%,較一季度提升1.48個百分點。
連續兩個季度凈現金流為負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兩季度華夏人壽的凈現金流均為負數。其中,第一季度華夏人壽凈現金流為-52.20億元;第二季度,該公司的凈現金流為-50.96億元,流動性壓力未得到有效改善。
對此,有分析人士指出,在經歷了資產驅動負債的粗放擴張時代后,部分以萬能險等中短存續期產品為主的險企,正陸續進入剛性給付周期,故而現金流壓力凸顯。在險企業務結構調整期間,壓縮萬能險業務,則會對現金流產生一定影響,增加公司流動性風險。
華夏人壽回應稱,從負債端來看,2019 年上半年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凈流入103億元,流動性充足。在投資端,一季度資產現金流流出74.79億元,主要用于投資普通股票;二季度資產現金流流出87.67億元,主要用于投資普通股票和上市公司股權。華夏人壽認為,總體而言,公司資金充足,資金使用調配合理,公司流動性風險較低。
公開資料顯示,華夏人壽成立于2006年,注冊資本153億元。成立初期,由于基礎弱、底子薄,公司一直經營業績不佳。
2013年起,隨著原保監會啟動人身險費率市場化改革,放開傳統壽險產品2.5%的定價預定利率的限制,華夏人壽開始進入爆發式增長,當年總保費收入就超過前六年總和,達到370億元,排在了保險市場第九位。
2015年,原保監會進一步放開萬能險的最低保證利率,將產品定價權交還給保險公司。華夏人壽當年總保費收入再度翻番,達到1572億元;2016年總保費收入增長至1832億元。
2016年底,保監會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人身保險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及《關于規范人身保險公司產品開發設計行為的通知》,萬能險產品受到諸多限制。但在保費結構上,華夏人壽直到2016年都高度依賴萬能險,后來因激進的投資風格受到監管。
2017年,華夏人壽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由1377億元降至883億元,2018年進一步減少到723億元。但華夏人壽的保費收入并未出現大起大落。
2018年,華夏人壽的總保費規模達到2306億,同比增長32%;原保險保費收入1583億,排名壽險市場第四位;總資產5131億元。
然而,隨著行業加速回歸保障本源,不少保險公司紛紛主動調整業務結構。
作為傳統的萬能險大戶,華夏人壽近年來主動縮減萬能險規模,然而截至目前仍有一定數額的存量業務。數據顯示,2018年華夏人壽的保戶投資款相關收入為723.3億元,新增交費額在行業中排名第三,與原保費收入之比達0.46,高于行業整體0.32的水平。
與招商銀行新業務合作仍未恢復
7月26日,多家媒體報道稱,招行已經取消了華夏人壽和泰康保險的銀保準入資格,同時暫時停止售賣兩家險企的產品。
據經濟導報報道,“我最不能容忍的一件事,就是員工收取保險公司的回扣。據我所知,這不是個別現象,對這個問題必須采取果斷措施。對內、對外都必須堅決果斷,對內誰收取回扣就開除誰,甚至是移交司法處理;對外取消相關保險公司準入資格。哪怕會影響中收(即中間收入),也在所不惜,一個健康的組織文化,遠比收入多少更重要。”正是田惠宇在招商銀行的這番內部講話引發業界“聯想”。
對此,華夏人壽回應中國經濟網記者,稱目前雙方系統升級中,將于近期恢復出單。
有招商銀行網點理財經理表示,招行對“小賬”絕對是“0容忍”原則,發現一個,開除一個。
所謂“小賬”,其實指的是銀行工作人員向保險公司或者其工作人員收取(或索要)合作協議約定外的利益。其對應的“大賬”則指的是銀行與保險機構簽訂合作協議后,保險機構支付的計入銀行中間收入的通道費用。
上述招行網點理財經理表示,保險公司與銀行簽訂代銷協議后,所支付的費用會計入銀行的“中收”,個人是不允許拿傭金的。手續費的違規支付,指的是銀行工作人員向保險公司或者其工作人員收取(或索要)合作協議約定外的利益。
一直以來,“小賬”屬于手續費的違規支付,是銀保監會整治查處的重點。
今年3月,監管部門便草擬《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未來將對銀行兼業代理機構從準入和退出、從業人員、市場行為和評價體系等方面提出系統要求,著力解決銷售誤導和手續費違規支付等突出問題。
從華夏人壽2018年年報數據來看,華夏人壽對于銀保渠道依舊較為依賴。在華夏人壽原保險保費收入前5的產品中,有3款產品的主要銷售渠道為銀保渠道,包括排名第一的“華夏財富一號兩全保險F款(分紅型)”,以及“華夏喜盈門年金保險”和“華夏財富寶兩全保險(分紅型)”。
然而,目前泰康人壽的產品已恢復銷售,華夏人壽產品還在等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