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那邊ofo淡出眾人視線,默默還債。這邊,智享單車的官方微博、公眾號雖然還在更新,但官網顯示的市場合作及客服熱線已無法接通。9日下午,《財經天下》周刊來到智享單車原辦公地點,發現已有新公司掛牌。大廈門衛表示,智享單車今年春節剛過,就已搬離,去向不明。
9月9日,北京市人社局向社會公布數起重大勞動保障違法行為,其中,北京騎騎智享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拖欠90名員工工資269萬元、賠償金135萬元,是幾起案件中的“重災區”。
與欠薪相對應的是,在百度、微博等地,以“智享單車”為關鍵詞進行搜索,得到的結果多與“車輛故障”“計費錯誤”“罰款”“退出運營”“倒閉”相關。
但在2018年9月,ofo高層曾與智享單車接觸,或將深度合作。2018年10月,ofo因資金困難,申請減少在新加坡的投放,智享單車隨即表示,希望增加單車數量,接盤ofo“要不起”的新加坡市場。
不過眼下,那邊ofo淡出眾人視線,默默還債。這邊,智享單車的官方微博、公眾號雖然還在更新,但官網顯示的市場合作及客服熱線已無法接通。9日下午,《財經天下》周刊來到智享單車原辦公地點,發現已有新公司掛牌。大廈門衛表示,智享單車今年春節剛過,就已搬離,去向不明。
員工討薪
智享單車欠薪一事曝光后,《財經天下》周刊嘗試聯系智享單車員工,但截至發稿,未得到回應。
不過,在2018年4月,網絡上流傳的一則截圖顯示,騎騎智享總裁辦表示,因客戶資金匯入滯后,造成3月份工資沒有準時發放。
而在脈脈職言上,有關欠薪的討論同樣不少。2018年4月,有脈脈用戶表示,“現在好多人的工資還沒發”。
2018年10月,有脈脈用戶表示,智享單車已拖欠4個月工資,并以發放半個月工資為條件,讓員工自動離職。員工拒絕后,公司通過郵件通知,稱因企業經營困難,勞動合同無法繼續履行,強行解除勞動合同。
(圖為脈脈職言用戶附圖)
2019年4月,有脈脈用戶表示,智享單車現在斷交社保、公積金,并裁員。
官方批評
用戶、員工怨聲載道,官方層面也不乏負面評語。
2017年5月,據《法制日報》稱,北京市消協發現,智享單車在其官方網站發布了一篇名為《共享單車體檢7進2智享單車拒絕“亞健康”》的文章,并被多家知名媒體轉載。
文章稱,北京消費者協會對共享單車產品的檢測報告顯示,目前市場上運營的7家共享單車產品中,只有智享和永安行兩家企業的產品,通過了此次北京消協在產品安全方面的全部檢測。
北京市消協表示,這篇文章涉及共享單車檢測情況的內容嚴重失實,關于產品測試結果的描述涉嫌虛假,要求刪除。
隨后,智享單車回應,確因為內部信息溝通不暢,導致對應宣傳內容有所偏差。
如果說,北京市消協的抗議“無傷大雅”,那北京市交通委的通知,則直指智享單車的主營業務。
2019年8月,北京市交通委發布了今年上半年北京共享單車運營情況。根據數據,今年上半年,北京全市共享單車日均騎行量為160.4萬次,每天被使用次數平均下來僅為1.1次,車輛投放總量嚴重過剩。此外,許多企業在車輛整齊碼放、規范停放和車輛淤積及時調度等指標上得分不高。
因此,目前在北京運營的9家共享單車企業,將有4家企業主動退出運營或加快整改。這其中就包括智享單車。
而在一向被智享單車列為“出海實績”的新加坡,據當地媒體報道稱,公司也曾因違反執照條例被罰款。
景區稱王,如今無可執行財產
回顧智享單車的發展之路,雖不如摩拜、ofo突出,但也不算坎坷。
公開資料顯示,2015到2016年,智享單車的大股東,北京易代步科技有限公司曾與政府合作,提供兩輪車租賃解決方案。
不過很快,2016年10月,共享單車概念興起,摩拜、ofo等品牌入局并展開混戰。易代步于是于2016年11月,成立北京騎騎智享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入局智享單車運營。
也是在2016年11月,成立不久的智享單車獲得A輪融資,雖然沒有透露具體數額,但稱有數億元。
開通城市方面,根據天眼查信息,北京騎騎智享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對外投資了杭州、蘇州、廣州、海南騎騎智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在內的10家公司。而據官網介紹,除北京外,智享單車還布局了廣東、浙江等地區,截至目前,全國加盟合作城市約為30個。
雖然無論是融資動作,還是開通城市數量,智享單車都遠不及摩拜和ofo。但由于布局上側重景區這一細分領域,避開打得火熱的城市。以及擁有“自行車管理方法及系統”、“智能鎖系統及車輛和車輛租賃系統”兩件發明,智享單車在業界也曾有過不錯的口碑。
面對投入大、收費低、商業模式不清晰等行業困境,智享單車一度希望將安裝LED燈的自行車雙輪變為戶外廣告牌,通過廣告變現。但這一嘗試顯然沒有取得預期效果。
根據中國裁判文書網信息,今年8月起,智享單車連續陷入多起工資爭議糾紛案件,通過法院財產調查系統對被執行人的銀行存款、房產等進行調查,未發現其他可供執行的財產。
10日,《財經天下》周刊嘗試聯系智享單車董事長李玉虎,但截至發稿,未獲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