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資本補充債券提升資本實力,為業務發展創造更好條件,依然是眾多險企青睞的選擇。近日,新華保險發布公告稱,其100億元的資本補充債券發行完畢。同時,《證券日報》記者統計發現,今年年初至今,已經有10家險企成功發行資本補充債券,數量已超去年全年發債的7家,發債總額達519.5億元。
某頭部券商研究員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認為,當前,險企基于業務發展以及償付能力充足率的考慮,有發債需求。同時,當前債券利率較低,發債時機也較好。因此,預計未來一段時間險企發債規模還會繼續高位運行。
10家險企年內發債近520億元
統計顯示,今年已成功發行資本補充債券的險企共有10家。其中,平安人壽發債200億元,規模最大;其次是新華保險,發債100億元;人保財險和中郵保險分別發債80億元和60億元。
從保險公司資本補充債的期限品種來看,都是“5+5”期限,即在第五年末附有條件的發行人贖回權,債券按年計息。一般情況下,如果發行人不行使贖回權,后5個年度的債券利率將上漲1%。在長期利率走低,且不贖回利率將上漲的情況下,險企普遍會選擇行使贖回權。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管理咨詢合伙人周瑾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發行資本補充債券的險企數量增加,金額較高,與此前的預期一致,說明保險行業的發展對資本的需求在增加,而發行資本補充債是比較好的選擇,流動性好,發行速度也快。
某頭部券商研究員認為,今年發行資本補充債的險企數量和規模都增長較快,有部分原因是險企可能在前期贖回了部分債券,在利率低點加大了發行。
數據顯示,從債券票面利率來看,不同險企間差異較大,最高的為6.25%,最低的為3.30%。整體來看,債券利率較往年呈下行態勢,上述10家險企發行的資本補充債券中,有6家票面利率皆在4%以下。從2019年發行的存量保險公司資本補充債券來看,票面利率全部高于4%,4只債券的票面利率位于4%到5%之間,其余5只全部高于5%。
據該券商研究員介紹,資本補充債的票面利率與保險公司的基本面、信用評級等關系較大。不少保險機構在正式發行前會設置一個利率區間,部分綜合條件較好的機構會在利率下限成功發行,而規模較小或信用評級不高的機構則大概率以上限定價。
此外,從險企發行債券的認購情況來看,大多比較受投資者認可,獲得超額認購,這也是險企積極發行資本補充債的一大原因。
預計未來發債規模處于高位
險企補充資本有多種方式,例如股東增資、發行債券等。從發行債券的情況看,從2015年年底開始,保險公司發行的債券皆為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和交易的、流動性更好的資本補充債,逐漸替代了次級債。
險企發行資本補充債券,大多為了補充資本以提升償付能力,為業務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例如,新華保險表示,本次債券募集資金將用于補充公司附屬資本,增強償付能力,為業務的良性發展創造條件,支持業務持續穩健發展。同時,利用市場化和證券化的融資手段,有利于改善其負債結構。
新華保險還表示,此次資本補充債券的發行,將進一步推動以壽險業務為主體,以財富管理和康養產業為兩翼,以科技賦能為支撐的“1+2+1”戰略落地,堅持回歸本原,聚焦價值增長,完善對康養、財富、科技板塊的布局,實現資產、負債雙輪驅動規模增長,助力業務快速發展,形成市場競爭核心優勢。
根據銀保監會公布的情況,今年一季度,保險行業整體償付能力充足,但受疫情對保費端及投資端的沖擊及其他因素影響,有超過五成的財險公司及七成壽險公司的綜合償付能力出現不同幅度的下滑。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今年經濟大環境形勢較為嚴峻,險企償付能力存在較大下行壓力。
從今年已經發行資本補充債券的險企來看,多數償付能力充足,僅有少部分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較為吃緊。不過,上述券商研究員表示,根據業務需要,當前我國保險行業保費收入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與此同時,資產受股債市場波動影響較大,需要留足部分安全墊。而險企發債需要的時間較長,部分險企會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未雨綢繆。同時,部分險企對比發債利率成本,在利率下行周期,有的險企會采取發行新債置換舊債,以降低負債成本。“從發債成本來看,今年以來,為了對抗新冠疫情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央行采取了寬松的貨幣政策,市場利率大幅下滑,企業融資成本率下降,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已從年初的3.2%左右下探至近期的2.48%,因此,現在發債的時機較佳。”該券商研究員預計,未來保險公司發行資本補充債的規模還會維持在高位水平。